2019当兵考军校:保证有效听课的六种常用方法
1.预习听课法
人生在世,“活到老,学到老”。人一生中的学习(当兵考军校),绝大部分是没有老师的,很多知识要靠自己学。特别是现代科学飞速发展,更要求每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预习,就是一种学习能力,即学生提前学习教师将要讲授的知识。这是在课前的自学。
预习有显著的作用: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①预习是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可提高听课水平。同时也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②预习可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问,使学生掌握一套将来没有老师讲时完全靠自学也能学好的本领。所以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离开别人的搀扶,自己走路了。能独立行走的人,才能迅跑和攀登。
预习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讯,通览全书;可以粗读,理解大意,找出重点、难点;可以精熟,掌握重点、发现疑点,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还可以边读、边写、边读、边批。
预习法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①粗略地浏览教材中第二天要讲授的部分的重点和难点;②解答问题,查阅过去与此相关的知识,一面阅读教材,一面做摘要笔记;③阅读有关的参考书、习题集等,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2.带问题听课法
带问题听课法也叫主题听课法,即听课前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的,重点听关于自己所要掌握、理解的问题,与此无关的可听可不听。这种听课方法的好处:①目的明确单纯,注意力能高度集中;②有针对性,范围小,便于获得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
这种听课方法不能孤立地使用,要与“预习法”、“主攻精深法”,以及其它方法结合。在听课前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准备,事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熟悉,听课要解决的是不懂的或精深研究的问题。
3.抓概念听课法
学习每一门知识,都会遇到一些概念。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概念是知识,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好的关键。听课时必然要遇到新的概念。这就要求首先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它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次,要了解这一概念的表述方法;再次,要弄清怎样使用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的实际问题;最后,要搞懂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在听课的时候,如果能从教师的讲解中抓住这几个方面,就算抓住了要领。学习概念时,还要从反面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它的理解。比如学习物理电学部分时,有一条基本规律:“串联电阻中的电流相等”,自己可以反过来问问:“电流相等的一般条件是什么?”这样反正结合,就会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4.质疑听课法
质,是根据事实来问明或辨别是非;疑,是疑难或疑惑。解决疑难,明辨是非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是学习而不加思考,就必然会迷惘无知;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必然会疑惑不解。要在学习中思考,就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宋朝的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陈献章也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在学习中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实践证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有许多问题问老师,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却提不出什么问题。
爱因斯坦对给他写传记的作家塞利希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刨要寻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对一位物理界的同行说过:“空间、时间是什么,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搞清楚了,我智力发育迟,长大了也没搞清楚,于是一直在揣摩这个问题,结果就比别人钻得深一些。”
爱因斯坦对人们司空见惯的时间和空间问题,提出了疑问,建立了相对理论,为我们进一步揭示了空间与时间对运动着的物质的依赖关系的具体形式,加强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把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马克思对人们每天接触到的商品进行思考,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形成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华罗庚在一九三○年从一本杂志上读到苏家驹教授的一篇论文,谈代数五次方程的解法。华罗庚很快地抓住了论文的核心,经过缜地推理,独立地运算,得出了与苏教授完全相反的结果。他大胆地对苏文提出了质疑,写出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引起数学界强烈的反响,从而,也把他自己推上了攀登数学高峰之路。可见,“质疑”是探求知识真谛的“开山斧”,“质疑”是开发智力的“深耕犁”。我们在学习时,要善于开动脑筋,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质疑、解疑中长进。
(1)在上课开始时向老师提问。
这通常是提问的最好时机,因为这些问题已经被仔细地考虑过了。措词准确地提出有关前次讲话或者阅读作业中的问题,常常很快就能得到解答。此外,你感到困难的内容一般班上其他学生也同样会感到困难,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要求你们对此进行讨论。但不要问类似“如何做这道习题?”这样的问题,如此提问能使你得到习题的答案,但对你的理解没有什么帮助。好的问题应当是“我解这道题的方法对吗?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这样提问会使你得到有用的信息——使你能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
(2)打断讲课。
如有需要,可以用提问来打断讲课,不要为此而感到害羞。特别是当一些问题模糊难解的时候,使讲课放慢速度或者停顿一下对整堂课来说是有益的。但也不能过多地打断老师讲课,要确信你的问题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3)课间休息向教师提问。
但要记住一件事:在你请求帮助之前必须先独立地思考过这些问题,做到(或者试过)布置的作业中的难题。教师与学生的个人接触只能补充你自己的工作,学习的主要部分必须由你独立完成。
(4)向其他学生提问。
与其他学生讨论可以有很大的帮助。
5.总结听课法
总结,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个阶段性活动,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概括归纳的认识活动。学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有章、节的总结,有一部分或整个教材学习完了的总结,有分类概括总结。总结的作用,可以使分散的、部分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内在联系,抓住重点,找出规律;能够在总结归纳中产生新的见解、认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有些同学平时学习不注意总结,不善于把应该会的知识穿成串,没有完整的印象,综合运用时感到无处下手。任何人在学习时,都是循序渐进的,一步步积累的,一点点突破的,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无疑,就把个别的方面归总起来了。实践证明,只有完整系统的知识,才能反映事物的规律。只有注意总结,才能真正理解、掌握。
运用总结法要注意两点:一是搞清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理解、掌握个别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二是总结的目的不单单是把知识归纳概括,更重要的是找出内在规律。
6.要领听课法
学习每门课,每门知识,都须得要领。所说的要领法,就是按照每门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特点进行学习。如学习语文和数学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不讲方法,不抓要领,往往很认真,下了很大的功夫,其效果却不佳。中学阶段学习的科目很多,只有抓住学科特点来上课,才能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例如语文的特点主要是学习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听、说、读、写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由于有些学生不抓住学科特点来学习,上语文课不重视作文;上外语课不愿意大声朗读;做实验不爱动手;这样,自身的与学科特点有关能力发展不起来,学习效率很难提高,学习成绩很差,很不容易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