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安现役经济常识复习资料:货币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马克思对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作出了严格的区分,同时又揭示了价值同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马克思从简单的价值形式出发,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到达货币形式,一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价值的本质,说明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另一方面,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和历史性,指出货币和商品生产是紧密联系的。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机制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就分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级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一切商品只要转换成货币,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能得到解决,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所以,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 。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尺度的职能。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作用的职能。
(3)贮藏手段: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退出流通,有贮藏起来的职能。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同赊购买卖联系在一起的。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的货币,就是世界货币。只有黄金、白银等有价值的货币商品,才能充当世界货币。
三、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间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的规律。为了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流通领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把,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流通中的商品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投入市场的商品数量和它们价格水平的乘积即商品价格总额,它和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成正比;三是同一货币的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它和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来那个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就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中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