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法第七章第二节:警务法律保障
第二节 警务法律保障
一、警务法律保障概述
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权,执行治安行政事务,采取各种强制措施、侦查方法等均受法律保护。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是:人民警察的任务和职责、权限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授予,并受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制约。
了解依法执行职务受命于国家,受制于法律,现阶段,要坚决遏制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坚决扭转少数地方治安混乱的局面.人民警察是代表国家行使警察权,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安全,并非属于个人的行为。而警察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一种国家权力,具有崇高的权威和不可侵犯性。
二、法律保障的内容
(一)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是代表国家行使警察权,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国家法律赋予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有侦查和采取强制措施权、使用警械武器权、发布警察命令权、进入特定地点权、行政处罚权等。禁止任何个人和组织利用手中的特权或某种特殊影响对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施加压力和打击报复;禁止违法犯罪分子因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而进行行凶报复以及诬告、陷害等。违者将受到法律追究。因此,此项规定对于保障人民警察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自行其事,遵守法律、法规,是"受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其含义有:人警察依法执行的公务活动是法律保护的对象;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其人身安全受法律特别保护。如果人民警察的人身受到伤害,国家给予优抚保证。但是,如果人民警察不是因为执行职务而受到人身伤害,就不属于本法所规定的保护范围。
(三)人民警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人民警察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保证警令畅通。就是要求人民警察执行任务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目的是分清责任,从而保护依法执行决定和命令的人民警察,避免出现因执行命令而承担不应承担责任的现象,以消除人民警察的后顾之忧。
(四)排除干扰的保障
人民警察职责、权限是由国家法律授予,并受法律严格制约。实践表明,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难免遇到一些干扰,一是受到行政干涉执行职务的行为:二是利用人民警察的身份,实施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范围的非警务活动。通过警察法律法规的约束,使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能够受法律保护,从而排除干扰。
三、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
(一)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概述
人民警察担负着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撑握着包括限制人身自由在内的很多权力。因此,为了保障这支队伍正确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圆满的完成法定任务,必须在组织上保持高度的集中统一,在行动上建立听从和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的严明纪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警令畅通,工作有序。人民警察不得做出违反该决定和命令的行为,主要是因为:
1、人民警察必须服从指挥,执行命令。人民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部分。因此,人民警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人民警察必须服从指挥,执行命令。
2、执行命令是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民警察服从指挥、执行命令是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和警令畅通的要求。人民警察对上级已经发出的决定和命令,不得拒绝、擅自中止或拖延执行。人民警察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忠于职守、勇于奉献的正规化、现代化的队伍,人民警察必须忠于职守、纪律严明、服从命令,才能保障国家法律得以正确实施,只有这样做到令行禁止,才能真正使人民警察提高工作实效,切实完成法律所赋予的各项职责。
3、人民警察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较强的法律保障。上级机关及人员,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决定,进行指挥,发布命令。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进程,坚持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完善法律体系,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
通过法律法规的保障,保证了人民警察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一方面,确保上级机关及人员指挥,发布命令时有法律的约束,另一方面,从而也给执行命令的人民警察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上级与下级人民警察的关系,一般是根据警衔的高低来确定,如果职务与警衔矛盾时,则依职务高低确定上下级关系。
(二)人民警察对上级的指令有异义的处理
1、人民警察有权提出意见。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32条第2款的规定,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如果人民警察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
一、警务法律保障概述
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权,执行治安行政事务,采取各种强制措施、侦查方法等均受法律保护。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是:人民警察的任务和职责、权限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授予,并受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制约。
了解依法执行职务受命于国家,受制于法律,现阶段,要坚决遏制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坚决扭转少数地方治安混乱的局面.人民警察是代表国家行使警察权,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安全,并非属于个人的行为。而警察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一种国家权力,具有崇高的权威和不可侵犯性。
二、法律保障的内容
(一)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是代表国家行使警察权,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国家法律赋予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有侦查和采取强制措施权、使用警械武器权、发布警察命令权、进入特定地点权、行政处罚权等。禁止任何个人和组织利用手中的特权或某种特殊影响对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施加压力和打击报复;禁止违法犯罪分子因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而进行行凶报复以及诬告、陷害等。违者将受到法律追究。因此,此项规定对于保障人民警察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自行其事,遵守法律、法规,是"受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其含义有:人警察依法执行的公务活动是法律保护的对象;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其人身安全受法律特别保护。如果人民警察的人身受到伤害,国家给予优抚保证。但是,如果人民警察不是因为执行职务而受到人身伤害,就不属于本法所规定的保护范围。
(三)人民警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人民警察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保证警令畅通。就是要求人民警察执行任务过程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目的是分清责任,从而保护依法执行决定和命令的人民警察,避免出现因执行命令而承担不应承担责任的现象,以消除人民警察的后顾之忧。
(四)排除干扰的保障
人民警察职责、权限是由国家法律授予,并受法律严格制约。实践表明,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难免遇到一些干扰,一是受到行政干涉执行职务的行为:二是利用人民警察的身份,实施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范围的非警务活动。通过警察法律法规的约束,使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能够受法律保护,从而排除干扰。
三、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
(一)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概述
人民警察担负着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撑握着包括限制人身自由在内的很多权力。因此,为了保障这支队伍正确充分地发挥职能作用,圆满的完成法定任务,必须在组织上保持高度的集中统一,在行动上建立听从和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的严明纪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警令畅通,工作有序。人民警察不得做出违反该决定和命令的行为,主要是因为:
1、人民警察必须服从指挥,执行命令。人民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部分。因此,人民警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人民警察必须服从指挥,执行命令。
2、执行命令是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民警察服从指挥、执行命令是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和警令畅通的要求。人民警察对上级已经发出的决定和命令,不得拒绝、擅自中止或拖延执行。人民警察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忠于职守、勇于奉献的正规化、现代化的队伍,人民警察必须忠于职守、纪律严明、服从命令,才能保障国家法律得以正确实施,只有这样做到令行禁止,才能真正使人民警察提高工作实效,切实完成法律所赋予的各项职责。
3、人民警察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较强的法律保障。上级机关及人员,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决定,进行指挥,发布命令。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进程,坚持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完善法律体系,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
通过法律法规的保障,保证了人民警察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一方面,确保上级机关及人员指挥,发布命令时有法律的约束,另一方面,从而也给执行命令的人民警察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上级与下级人民警察的关系,一般是根据警衔的高低来确定,如果职务与警衔矛盾时,则依职务高低确定上下级关系。
(二)人民警察对上级的指令有异义的处理
1、人民警察有权提出意见。人民警察认为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32条第2款的规定,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如果人民警察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