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事业编考试基础知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二)

来源: 2017-10-19 11:03

 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一、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推进戊戌变法

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

产生条件: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2、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代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徐、魏源等的新思想。

指导思想:维新思潮,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领袖人物,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

思想主张:1、提倡西方的代化科学知识。

2、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3、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特点:"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和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思想上包含的浓厚的封建色彩。

标志: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二、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进行辛亥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但它 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2)民权主义: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民国实质是 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立场 上,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个土地革命纲领。

三、陈独秀、李大钊:发扬民主和科学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

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西方文化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但因为对西方文化的全面肯定和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全面否定,也导致了中华古典文化的没落。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