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军转干考试申论判断分析之三段分析法
分析判断题,是一种常见的分析题类型,要求军转干部对某种做法或某种观点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这种类型的考题在中央和北京市直军转干申论考试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因为其对军转干部分析能力的测查更直接、客观。对于这样的题目的作答,我们推荐给大家一种思维方法--"三段分析法"。
【"三段分析法"】
所谓"三段分析法"就是在作答的过程中,将作答内容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就题目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
第二部分将问题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阐明问题背后的实质;
第三部分就此问题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今后对这类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换一个角度讲,所谓三段分析法也可以说是先对实践进行分析,再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的分析过程。
我们先来看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
【例题】
依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下面一段文字中认识。
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该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相关材料】
4.2009年10月,荷兰内阁批准一项"退耕环海"方案,位于荷兰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一片围海造田得来的3平方公里"开拓地"将再次被海水淹没,恢复为可供鸟类栖息的湿地。这项"退耕环海"计划是对西斯海尔德水道疏浚工程的"补偿",西斯海尔德水道位于荷兰南部,是比利时重要港口安特卫普港的出海通道,由于湾长水浅,进出安特卫普港的大型油轮只能在海水涨潮时通过西斯海尔德水道,据称,因此每年给安特卫普港造成损失7000万欧元。疏浚西斯海尔德水道对于荷兰、比利时两国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是,要疏浚水道,必然拓宽水岸,岸边的湿地面积就会受到侵占。在环保组织看来,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湿地,首先是候鸟们在北非与西伯利亚之间迁徙的落脚点、中转站,其次才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水道。
为了人类的利益侵占候鸟栖息的湿地,实属不义之举。环保组织锲而不舍的抗争,促使荷兰政府作出决定,让几十户农民迁出100多年前围海造田得来的家园,以供候鸟们栖息,以此换取环保组织对水道疏浚工程的支持。经过700多年的与海奋斗,荷兰人不仅用堤坝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安全的家园,围海造田的面积更是占到荷兰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这样一个在与环境不懈战斗中立足的国家,如今却要为候鸟让出部分家园,应当说,这样的抉择是值得称赞的。
其实,类似围海造田这样的词汇,中国人并不陌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向湖泊要良田"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围湖造田运动,我国鄱阳湖和洞庭湖两大淡水湖面积均大幅度缩小。到上世纪末,两湖面积比上世纪40年代末分别减少了1400平方公里和1700平方公里,减少比例分别为26%和40%。1998年肆虐整个长江流域的洪水,以一种惩罚性的方式,向围湖造田发出了最后的控诉。按照国家部署,1999年,有关省市开始实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湖",至2001年,"退耕还湖"已使昔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面面积增加了1000多平方公里,大大提高了蓄水抗洪能力。据称,鄱阳湖水面面积因此大致恢复到了1949年的水平。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环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错误示例】
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是荷兰作为一个在与环境不懈战斗中立足的国家,如今却要为候鸟让出部分家园,应当说,这样的抉择是值得称赞的。中国人均耕地面积非常紧张,却能实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湖",同样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退耕还海"为候鸟让出部分家园,为保持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作用。"退耕环湖"大大提高了湖泊蓄水抗洪能力。这些做法都是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讲解】
我们先来看错误示例,这样的作答仅仅是就事论事,仅仅是对材料的一种缩写,回答流于表面,很多重要的采分点在答案中都没有涉及。
注意,分析题尤其不能仅停留在材料的表面水平。分析题尤其要注重源于材料,高于材料。仅将材料中的一些词句重新连缀组合,或者换成自己的话重新叙述一遍肯定不是一个深入的作答。
大家再来看题目的题干,题干要求"依据给定材料,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既然要求我们谈谈能够得到的启示,那仅把题干中所叙述的内容重述一遍当然不够,而应该是一方面要对其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抓住其问题的本质;另一方面要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撑。
针对这一道题,完全可以上升到或者说完全应该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的观点这样的理论高度进行论述,即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两点。这里再次提醒考生,科学发展观是目前我们所有工作的指导思想,当然也是申论考试中最常用到的理论。考生应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以便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一理论。
再有,要将材料的内容与今后的实际工作相联系,不能就事论事。我们现实中遇到的更多问题是先开发,再治理的环保错位问题。要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切忌只谈"退耕还海、退耕还湖"。而且材料中提到了"退耕还湖",不仅是今后的工作要注意环保先行,对过去曾经所犯的错误、所出现的问题该补救的也要进行一定的补救。
以上这些都应该在作答中有所体现。
【参考答案】
我国的"退耕还湖"以及荷兰的"退耕还海",是人类在对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这一长期的错误观念的自省行为。无论是"退耕还湖"还是"退耕还海",都体现了人类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以保护自然环境的决心。
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只有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们要做到环保先行,认真做好环境评估工作,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以往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的错误开发项目,要勇于废止或加以改进。只有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经济建设才能良性循环,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