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军转干考试申论判断分析之联系对比法
分析判断题,是一种常见的分析题类型,要求军转干部对某种做法或某种观点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这种类型的考题在中央和北京市直军转干申论考试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因为其对军转干部分析能力的测查更直接、客观。
对于这样的题目的作答,我们推荐给大家一种思维方法--联系对比法,顾名思义就是将需要判断分析的问题对照联系我们比较熟悉的同类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再依据结论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思考方法。
特别提醒:
联系对比法--将需要判断分析的问题对照联系我们比较熟悉的同类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得出结论,再依据结论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的方法。
【例题】
"给定资料11"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策略,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相关材料】
11、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是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92公斤粮食来算,人均支出仅增加15.2元。如果每公斤涨五毛呢,那么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570亿元,而这换成财政补贴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实现。因此,只要粮价上去了,农资价格涨一点没关系,补贴低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敢大幅提高粮价,是担忧粮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农民基本上不需要买粮,完全可以种粮来满足自己吃的需要。因此,真正受粮价上涨影响的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避免,而且这种补贴,要远比种粮补贴少。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06年城镇居民低收入的人均粮食消费为78公斤,按占城镇人口比例20%计,为11541万人。假设粮食价格每公斤上涨0.2元,那么低收入人群每人增加粮食消费15.6元,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由财政来补贴,仅需18亿元,远远低于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即使财政给所有国人都补贴,上涨0.2元,也仅需支出200亿元,还是要比种粮补贴节约。
粮价上涨的受损者,一是政府,应补贴低入人群而支付财政资金,但前面算过,规模不大,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另外的受损者则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部分支出对他们的消费总支出来讲并不大,相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村支持城市那么多年了,现在确实该城市反哺农村了,提高粮价其实是效应最直接的一个反哺政策。
因此,在当前的政府框架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点睛之笔。
【参考答案】
材料11提到的观点是不对的。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关系着国计民生的诸多方面。粮价上涨势必造成饲料价格上涨、食品加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带动相关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材料11中的观点仅仅考虑到粮食价格与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的关系。实际上,粮价上涨所造成的连锁反应中最受益的是农资、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而包括种粮农民在内的中低收入消费者却要承受相关支出的增加。这当然也会带来民政部门对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甚至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种片面孤立考虑粮食价格的思路,违背了统筹兼顾的思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要靠支农惠农政策、靠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靠切实作好耕地保护工作和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对于粮食这种特殊商品,认为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是单纯依靠市场手段的一种政府职能"缺位"。
【讲解】
题目要求考生对所指观点有没有道理进行判断。
如果我们单从材料看,它的这种策略表面逻辑性很强。有些考生就沿着这个思路讲"有道理"、"为什么有道理",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采取了模糊、"中庸"的回答方法,认为这种观点既有有道理的一面,也有要慎重对待的一面,关键是实施过程中重要统筹兼顾好各方面利益云云。
以上观点的答案是错误的。
粮食价格直接影响到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收购价格、饲料价格、农资价格等等诸多上、下游行业价格,从而直接影响CPI指数。粮食价格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问题。保持粮食价格稳定是关系到群众生活、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问题。
遇到此类问题,我们该如何思考呢?这里强调一个重要的申论作答技巧:
我们判断一个做法是否正确时,可以考虑我们所知道的现实工作中是否已经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考虑。
例如:很多专家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提出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针对这一提法,我们就可以联系现实工作中的做法进行思考。现实工作中,我国仍在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尤其在偏远落后地区,对计划生育的宣传力度和行政执法力度一直没有减弱过。可见这一提法是欠妥当的。
再分析现实工作中的做法,不难得出,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会使多数地区出生率急剧上升,导致人口素质下降,从而引起资源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服务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连锁反应。
回到这道有关"粮食价格"题,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在现实工作中,前几年猪肉价格上涨引起了食品行业价格的普遍上涨,甚至影响了CPI指数。国务院迅速出台了促进生猪养殖的相关政策,包括对能繁母猪的补贴等办法,稳定住了生猪价格。近一段时间大蒜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家试想,区区的大蒜价格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如果粮食价格上涨,所牵动的食品加工业、饲料业、农资业等行业的价格上涨以及其后的连锁反应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不仅是CPI上涨、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提高粮食价格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对策。
并且,国家针对粮食问题主要采取加大农业投入、以工业反哺农业、推行支农惠农政策、保持耕地面积以保证粮食储备等对策,这些对策的提出都是以粮价稳定为大前提的,可见粮食价格是涨不得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