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军转干考试公共基础模拟题
单项选择题 |
|
|
|
|
|
|
8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
|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
|
|
|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
|
|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
|
|
|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
|
|
82.下列对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
|
||||
A.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形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 |
|
|
||||
B.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空间形态,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动力 |
|
|
||||
C.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空间形态,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
|
|||||
D.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形态,城镇化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
|
|||||
83.甲公司指派其研究人员乙主持研究开发一项技术,由丙协助。若该技术研发成功, |
||||||
则有权申请专利的主体是( |
|
)。 |
|
|
|
|
A.甲公司 |
|
|
|
B.乙 |
|
|
C.乙和丙 |
|
|
|
D.甲公司、乙和丙 |
|
|
84.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内的字,正确的是( |
|
)。 |
|
|
||
(1)美国政府如果不尽快( |
)弃过时观念,纠正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中美关系 |
|||||
稳定的基石会受到严重腐蚀,进而发生动摇。 |
|
|
|
|
||
(2)印度洋海啸发生以来,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目前对受灾国的紧急救援工 |
||||||
作已基本结束,工作( |
)心已转向灾后恢复和重建。 |
|
|
|||
(3)传递健康情感、构建和谐社会、培( |
)文明新风是各通信公司应该遵循的基 |
|||||
本经营原则。 |
|
|
|
|
|
|
(4)1 月 16 日上午,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省政协委员,肩负着各界人士的( |
)托, |
|||||
走进了庄严的大会堂,参加第九届省政协会议。 |
|
|
|
|
||
A.摒中育嘱 |
|
|
|
B.抛重植嘱 |
|
|
C.摒重育重 |
|
|
|
D.抛中植重 |
|
|
85.下面一段文字中,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
)。 |
|
|
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的确这样,山顶越
发给你这种感觉。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
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
A.引用 B.夸张 C.拟人 D.对偶
不定向选择题(材料分析) 某镇政府为了道路拓宽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征收村民张某宅基地上的 6 间住房。在集体
土地征收还未报省政府批准的情况下,镇政府就根据自己制定的补偿办法,与张某协商房屋 补偿问题,但未能达成协议。为了赶工程,镇长下令公务员李某组织人员,乘张某外出期间, 将其中的 3 间住房强行拆除,并把路铺好。道路建成通车后,镇政府既不与张某协商补偿或
赔偿事宜,也不谈征收剩余 3 间房屋的问题,致使张某不得不每天忍受往来车辆的噪声困扰。
86.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张某房屋不能缺少的依据有
( )。 |
|
|
A.地方性法规 |
B.行政法规 |
|
C.法律 |
D.规章 |
|
87.在本案中,张某受到侵犯的权利有( |
)。 |
|
A.财产权 |
B.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 |
|
C.名誉权 |
D.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
|
8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对张某房屋进行补偿的依据应当有( |
)。 |
|
A.镇政府制定的《集体土地征收与地上附着物补偿办法》 |
|
|
B.关于集体土地征收与地上附着物补偿的法律规定 |
|
|
C.省政府制定的《集体土地征收与地上附着物补偿办法》 |
|
|
D.县政府制定的《集体土地征收与地上附着物补偿办法》 |
|
89.在本案中,张某可以寻求的法律救济途径有( )。
A.提起民事诉讼 B.提起行政诉讼
C.要求国家赔偿 D.要求行政补偿
90.根据《公务员法》,对于公务员李某执行镇长命令一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李某对执行命令的后果不承担责任
B.李某应向镇长提出撤销该命令的意见
C.李某应对执行该命令承担相应的责任
D.李某对执行命令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参考答案】
81.【解析】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表明"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为"资源",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哲理,因此 D 项正确。
82.【解析】A。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社 会进步的历史过程,即表现为工业化和城镇化两个特征。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辩证统一体, 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经济支撑,城镇化则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所以说,城镇化是工业化的 空间形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实现现代
化的基本模式和重要条件。
83.【解析】A。《专利法》第 6 条第 1 款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
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
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因此 A 项正确。
84.【解析】C。"摒弃"可以指思想上的抛弃、丢弃;"抛弃"的意思为扔掉不要,丢
弃。针对句中的"观念"、"偏见",前者更符合题意。"中心"的意思为事物的主要部分;"重
心"指事情的核心或主要部分,可知后者更符合题意。"培育"指培养教育或者是使某种感 情得到发展;"培植"指扶植势力或培养人才,根据题意应选前者。"重托"指重大的委托;
"嘱托"指托人办事,前者更为正式,适合(4)中的语境。
85.【解析】D。"泰山岩岩"出自《诗经》,此处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引用。"有的侧身探
海,有的怒目相向"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和拟人。
86.【解析】C。《宪法》第 10 条第 3 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 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该法第 13 条第 3 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 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因此 C 项正
确。
87.【解析】AB。根据《宪法》第 39 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由此可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主要指禁止非法搜 查和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镇政府将张某的 3 间房屋强行拆除,侵犯的是张某的财产权,而
不是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因此 A 项正确,D 项错误。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 4 条的规定,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属于国家赔偿范围。张某 有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而镇政府不与张某协商补偿或赔偿事宜,侵害了张某的要求获得国 家赔偿的权利,因此 B 项正确。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案例 中不涉及侵犯张某名誉权的情形,因此 C 项错误。
88.【解析】B。根据《宪法》第 10 条第 3 款和第 13 条第 3 款的规定,对张某进行补 偿的依据应当是法律,B 项正确。而 C 项属于地方政府规章,A、D 两项属于其他规范性文 件,应当排除。
89.【解析】BC。本题中强行拆除张某房屋的行为是政府行为,被告应当是镇政府,张
某不能提起民事诉讼,因此 A 项错误。镇政府的强行拆除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 张某合法的财产权益,张某有权提起行政诉讼,因此 B 项正确。镇政府的行为属于《国家 赔偿法》规定的"违法征收、征用财产",张某有权要求国家赔偿,因此 C 项正确。行政补 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因合法的行政行为 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失,由国家依法予以补偿的制度。本题中,镇
政府的行为明显违法,应当对张某进行赔偿,而非补偿,因此 D 项错误。
90.【解析】BC。根据《公务员法》第 54 条的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 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 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 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 相应的责任,因此 B、C 两项正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