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4年军转干考试法律类模拟题多选题02

来源: 2016-06-26 16:53

 1.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  )。

A.主体 B.客体 C.行为 D.内容

2.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自由

C.出版自由 D.结社自由

3.行政行为的主要法律特征包括(  )。

A.单方性 B.具体性 C.强制性 D.无偿性

4.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在(  )情形下可以停止执行。

A.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文件规定停止执行的

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  )等权利。

A.陈述权 B.申辩权

C.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 D.要求行政赔偿权

6.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

A.主要证据不足的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D.超越职权的

7.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意味着(  )。

A.法律的实施必须要通过国家强制力

B.只有出现违法行为,才用得上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潜在力量

D.法律的具体实施并不都需要国家强制力

8.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有(  )。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C.责任制原则 D.科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9.要约发出以后,遇有下列(  )情况之一时,或不发生效力,或消灭其效力。

A.要约被撤回 B.要约被拒绝

C.要约的有效期限届满 D.要约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10.法律行为按其意思表示或行为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

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默示形式 D.电子形式

1.【答案】ABE。解析:法律关系指的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主体就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内容就是权利跟义务。行为和事件属于法律事实的范畴。所谓法律事实就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化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故选ABD。

2.【答案】BCD。解析:《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A项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但不属于政治自由的范畴。故选BCD。

3.【答案】ACD。解析:行政行为具有法定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强制性、无偿性的特征。法定性又称从属法律性,是指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根据。裁量性是指行政主体可以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对于所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额度做出一定的裁量。单方意志性是指行政主体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行政行为。强制性指的是行政行为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无偿性是指,行政主体所追求的是国际和社会公共利益,其对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和分配,应当是无偿的。综上,选ACD。

4.【答案】BC。解析:《行政复议法》第21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故选BC。

5.【答案】ABCD。解析:《行政处罚法》第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故选ABCD。

6.【答案】ABCD。解析:《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故选ABCD。

7.【答案】CD。解析:法的最主要特征是法的强制性。但是强制性是潜在的而不是法的实施所必需的手段。法的实施包括守法、执法、法律适用。其中守法主要靠自觉,但是强制力是一种潜在的保障,并不是只有违法行为才用得上强制力。因此A、B选项错误,CD选项正确。

8.【答案】ABC。解析: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国的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有: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责任制原则;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正确选项是ABC。D项在宪法中没有体现。

9.【答案】ABCD。解析:要约生效后,但因为一定的法律事实,对要约人不再具有拘束力:(1)受要约人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的;(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的;(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做出承诺的;(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5)要约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作为法人的要约人被撤销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10.【答案】ABC。解析:法律行为的形式就是行为人实施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形式,它包括两种形式:一类是明示形式,一类是默示形式。明示形式包含: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公证形式和登记形式;默示形式包含:推定行为和沉默。故应选择ABC选项。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