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4年军转干考试法律类模拟题多选题01

来源: 2016-06-26 16:54

 1.甲与乙签订了一份二手房买卖合同,约定乙在30天内向甲交付并过户A房屋。在签订买卖合同后第三天甲又与丙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50天后出租A房屋给丙居住。从这两份合同中可以看出,对于甲的行为,法律显示出哪些作用?(  )

A.评价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2.犯罪本质的特征(  )。

A.社会危害性 B.刑罚当罚性

C.刑事违法性 D.权利侵犯性

3.法人是指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下列选项中是法人的有(  )。

A.甲大学政法学院 B.乙行政机关办公室

C.丙有限责任公司 D.丁人民法院

4.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有(  )。

A.公民甲与开发商乙之间订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关系

B.公民丙与公民丁之间缔结的收养关系

C.人民法院甲与被告人乙的审判关系

D.税务机关丙与建筑公司丁之间订立的办公楼建设工程合同关系

5.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由国家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下列选项中公民可以要求国家赔偿的有(  )。

A.某公安机关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错误拘留了公民甲

B.某人民检察院以贪污罪逮捕了公民乙,后来发现错误,撤销了逮捕

C.某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公民丙有期徒刑10年,执行数年后发现属于错判

D.罪犯在服刑期间,为逃避劳动改造,进行自残致使一只手被裁掉

6.甲女委托乙公司为其拍摄一套艺术照。不久,甲女发现丙网站有其多张半裸照片,受到众人嘲讽和指责。经查,乙公司未经甲女同意将其照片上传到公司网站做宣传,丁男下载后将甲女头部移植至他人半裸照片,上传到丙网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乙公司侵犯了甲女的肖像权

B.丁男侵犯了乙公司的著作权

C.丁男侵犯了甲女的名誉权

D.甲女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7.甲系某品牌汽车制造商,发现已投入流通的某款车型刹车系统存在技术缺陷,即通过媒体和销售商发布召回该款车进行技术处理的通知。乙购买该车,看到通知后立即驱车前往丙销售公司,途中因刹车系统失灵撞上大树,造成伤害。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乙有权请求甲承担赔偿责任

B.乙有权请求丙承担赔偿责任

C.乙有权请求惩罚性赔偿

D.甲的责任是无过错责任

8.关于社会保险制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为了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作、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B.国家设立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实行社会统筹

C.用人单位和职工都有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D.劳动者死亡后,其社会保险待遇由遗属继承

9.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哪种情况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  )

A.黄某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又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但已有3个月的身孕

B.陈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李某患病不能继续工作,尚在试用期间

D.尚某严重失职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10.法律与道德的共同性体现在(  )。

A.它们是社会规范 B.它们都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

C.它们都是社会调控的手段 D.它们都具有程序性的特点

1.【答案】BD。解析: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通过规定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以及违反这些规定的制裁,来指引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则,是衡量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既可以评价他人的行为,也可以评价本人的行为。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人们可以预测即将做出的行为的后果,即主体可以事先预计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也可以预知国家对某种行为的态度。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对各种违法行为可以实施制裁,以达到预防违法犯罪的目的。本题中,甲根据法律规范,可以预测到乙在30天内一定可以交房,因此在50天后一定是可以把房子租给丙的。这体现出法的预测作用。同时,根据民法的规定,对于所有物可以进行处分,因此甲与丙签订了租房合同。这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2.【答案】ABC。解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的属性,反映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了国家将一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以刑罚惩罚的理由,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揭示了犯罪与刑法的关系,反映了罪刑法定原则中罪刑法定的基本要求,表明了犯罪的法定性。刑罚当罚性反映了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揭示了犯罪的法律后果。故本题答案选ABC。

3.【答案】CD。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故本题答案选CD。

4.【答案】ABD。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C选项的双方并不是平等的主体。故本题答案选ABD。

5.【答案】ABC。解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7条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国家赔偿法》第19条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五)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故本题答案选ABC。

6.【答案】ABCD。解析:《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本题中乙公司未经甲女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甲女的肖像为自己公司业务作宣传,侵犯了甲女的肖像权。A项正确。《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本题中,甲女委托乙公司拍摄艺术照,并未约定著作权的归属,则著作权属于受托人乙公司。丁男未经乙公司同意,擅自对照片进行篡改歪曲作品的行为,侵犯了乙公司的著作权。B项正确。《民通意见》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本题中,丁男将甲女头部移植至他人的半裸照片上,并将拼凑后的照片上传到丙网站上,公然丑化了甲女的人格,损害了甲女的名誉权。C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款第(二)项规定,自然人因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本题中,甲女的肖像权及名誉权受到了侵害,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BCD。

7.【答案】ABD。解析:《侵权责任法》第43条第1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据此可知,乙有权请求生产者甲承担赔偿责任,也有权要求销售者丙承担赔偿责任。A、B两项正确。《侵权责任法》第47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本题中,甲、丙并不存在明知该汽车存在缺陷而故意生产、销售的情况,而且甲在发现汽车存在缺陷后及时通过媒体和销售商发布召回该款车的通知,说明其在主观上不存在恶意,乙无权请求惩罚性赔偿。C项错误。甲的责任是产品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不以有过错为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BD。

8.【答案】ABC。解析:《社会保险法》第17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据此可知,劳动者死亡后,其社会保险待遇不能直接由遗属继承,其遗属只能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D项说法有误。故本题答案选ABC。

9.【答案】BCD。解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A项中的黄某在孕期,用人单位是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以下几种:(一)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二)劳动者严重违法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劳动者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六)劳动者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B、C、D三项中用人单位都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故本题答案为BCD。

10.【答案】ABC。解析:结合中国国情,我国法律与道德的现状:(1)一国范围内的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体现,都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2)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相互渗透。(3)法与道德相辅相成,都属于社会规范,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4)道德的状况影响立法和法的实施。(5)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6)法必须以道德作为价值基础。(7)法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故选ABC。程序性是法律独有的特点,故D不选。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