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军转干法律类模拟题14
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
A.构成犯罪的行为 B.一切违法行为
C.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 D.触犯了刑律的行为
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
A.宪法 B.民法
C.行政法 D.侵权法
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
A.有期徒刑 B.管制
C.剥夺政治权利 D.拘役
4.刑事诉讼法属于( )。
A.程序法 B.实体法
C.特别法 D.临时法
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 )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市公安局 B.区治安联防队
C.区公安分局 D.李某
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甲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
C.过失致人死亡 D.不构成犯罪
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
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甲的行为属于( )。
A.杀人中止 B.杀人未遂
C.杀人预备 D.不构成犯罪
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十年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A。解析: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水平。《刑法》第二条规定了刑法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 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故,只有A项正确。
2.【答案】A。解析: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水平。《刑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故选A。
3.【答案】C。解析: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水平。我国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附加刑的种类包括:(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选项中只有C是附加刑。
4.【答案】A。解析: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水平。根据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来进行划分,我国法律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特别法是与一般法对应的。适用于全国的法律称一般法、对所有人都有效的、对一般事项有效的法律称为一般法,比如《刑法》。而特别法指适用于特别的法律关系主体、特别时间、特别地区的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商标法》。
临时法主要是从时间效力上、在正式法制定之前、临时起约束作用的法律。
5.【答案】C。解析: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公共基础知识(国家赔偿法)水平。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6.【答案】A。解析: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水平。《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故意犯罪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十五条规定:过失犯罪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在此案例中邻居家的小孩只有5岁,甲作为一个成年人对将5岁小孩独自一人留在野兽出没的山中的后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更为恶劣的是在失散之后还不寻找,也不通知小孩家人。因此,甲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
7.【答案】C。解析: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水平。《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的内容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答案】A。解析: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水平。根据《刑法》的规定,在我国,(1)完全无责任年龄:不满 14 周岁,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2)相对责任年龄:14周岁以上不满 16 周岁,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承担刑事责任。(3)完全责任年龄:16周岁以上。注意: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并且不适用死刑。
9.【答案】A。解析: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水平。本题容易混淆的地方在于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本题中甲的犯罪行为中断是因为甲的主观原因,故选A。
10.【答案】C。解析:本题测查军转干考生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水平。《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