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军转公基地理环境常识:地震相关知识

来源: 2019-03-07 10:27

 近几年,我国经常遭受地震灾害的侵扰,有很多无辜的生命及财产因此而受难。2018年12月16日中午12点46分,在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北纬28.24度,东经104.95度)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发生时,当地震感强烈,目前已有16人受伤,应急管理部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机制。那么对于危害我们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的地震,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与地震相关的知识。

一、地震概述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提及地震,我们总是绕不开一些基本名词,如震源、震中、震级等,它们对于我们了解地震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考试中也会成为考察点,故而在此为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震源: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 (二)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三)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 (四)震源深度: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 (五)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六)震级: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七)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二、地震分类 地震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在此简单介绍几种常考的: (一)浅源、中源、深源地震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1.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2.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3.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二)构造、火山、陷落、诱发、人工地震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1.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2.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3.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4.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三)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 1. 弱震:震级小于3级(震级<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2.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3级≤震级≤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4.5级<震级<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4.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震级≥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震级≥8级)。 三、地震逃生注意事项 我国地处地震的多发区,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那么当地震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呢? (一)不同地点的逃生方法 1. 如果家住在平房或低层建筑物时,较早得知预警的情况下,可尽快跑到室外开阔地避震。 2. 如果家住高层建筑,来不及逃生时,应选择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躲避,如牢固的桌下或床边、内承重墙墙角、低矮牢固的家具旁、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小而有支撑物的空间如卫生间等,待安全后再撤离或等待救援。 3. 如果在上课时突然发生地震,需在老师的指挥下,抱头、闭眼躲在课桌旁边。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4. 如果在公共场所,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不要盲目涌向出口,尽可能避开人流。同时注意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尽快选择结实的柜台、墙角处蹲下。 (二)避震二要、五不要: 1. 地震后要立即关火、关闭天然气阀门、关闭电源。 2. 躲避和逃生时要护好头部,避开高大的危险物、有玻璃墙的建筑、天桥、立交桥、广告牌、电线杆等。 3. 不要靠近山体、悬崖。 4. 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 5. 不要去乘坐电梯,如果地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6. 不要到处乱跑,尤其不要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7. 如果处在高楼,不要跑到走廊、阳台楼梯处,更不要跳窗逃生。 (三)被掩埋在废墟下,正确的做法 1. 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然后想办法与外界进行联系。 2. 避免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进行联系。 3. 当无法自己逃离废墟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延长生命,等待救援。 4. 不要恐慌,相信自己有坚定的生存毅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脱离险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