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20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历史文化常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化

来源: 2020-02-24 18:12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要义。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可见,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怎么才能更好的选拔出人才来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呢?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化。

  1.夏、商、周时代:采用“世卿世禄制”。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但是担任官员的大小贵族必须经国学教育,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方可上任。

  2.秦国:按军功授爵。在商鞅变法中,明确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3.两汉:察举征召制。主要是选拔孝廉。

  察举,其实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但到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选官制度日渐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征召制,又称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是由于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甚至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5.隋代: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科举制度的实行,打破了以往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局面,在选官过程中真正注重真才实学,使各阶层人士能更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权中。

  6.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同时还设立了武举和殿试,使科举制度实现了重大发展。

  7.明清:沿用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

  因此,自隋炀帝之后,科举制度一直被采用,直到清光绪帝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废除,而唐朝时期是科举制的鼎盛时期。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化,大家了解了吗?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