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面试热点:为救助者解除后顾之忧
【热点概述】
3月17日中午,有位姓陈的女医生,在乘坐柳州去南宁东的高铁时,听到车内的紧急广播,说有位乘客不舒服(腹痛、恶心、胸闷),需要医生帮助。陈医生便立刻前往,进行救治,仔细询问病史、查体、简单服药后,做了简单处理,病人症状得以缓解。随后,陈医生又给出了一些建议,这才准备返回自己的座位。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顺利地结束了,病人得到救助,很完美的结局。但没想到当陈医生准备返回自己的车厢时,被列车乘务员叫停并要求出示医师执业证书。得知她并未携带,工作人员最终查看了她的身份证和车票并拍照。此外,陈医生还被迫亲笔写下一份情况说明,且签字画押并留下具体联系方式。
而直到此时,陈医生才发现,就在她对那位乘客实施救治的过程中,冷静的工作人员已经默默地全程录了像。陈医生表示,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她应该是不会再出手了,“毕竟不是专科的,感觉好可怕。”
3月19日 南宁客运段发布致歉说明,称当天D3563次3号车厢一男旅客突发疾病后,经陈医生第一时间积极救治转危为安,对此向陈医生及所属医院表示诚挚谢意,同时对长期以来在铁路车站、列车上积极救治突发疾病旅客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说明还介绍,出示医师资格证并非规定的程序,留存联系方式和现场救治情况主要是便于后续医院更好的救治。致歉说明中称,“但在处置过程中,列车工作人员未向陈医生作好沟通解释,造成了误解。反映出我们对突发状况考虑不周、处置方式欠妥的问题。对此,我们向积极参与救治的医生及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歉!”
【模拟预测】
这一事件经媒体传播后,引发网上热烈讨论。陈医生的担忧也演变成医生的群体顾虑,甚至有人疑惑,类似见义勇为的做法,会不会被追究“非法行医”,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分析陈医生的行为。
陈医生在乘坐高铁期间听到广播救人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前往病人所在地,用其专业的医术进行救治,体现了她的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精神。她的这种行为犹如寒冬里的一根火柴,黑暗里的一支蜡烛,温暖着我们的内心。对于缓解医患矛盾以及树立医生的职业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高铁方的处理办法进行评价。
(1)铁路部门不是医师主管部门,因而列车员没有权力查看医师资格证,这本身是一种违规的操作。此种行为会让群众质疑高铁方的权限。(2)如果是为患者安全考虑,为救治效果考虑,查看医师身份也应该是在救治行为实施之前,而高铁人员却在救治之后查看证件,这暴露出铁路工作人员考虑不周,应急处理方式欠妥的情况。(3)陈医生救治病人时列车员在一旁录像,这给陈医生带来了担忧,也让很多医务工作者感到心寒。高铁工作人员的这一做法有规避风险的嫌疑,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都推到热心救人的陈医生头上,这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3.论述事件背后所暴露出的问题。
事后,陈医生的表态,以及众多医生看到此事后的评论,很可能引发以后出现类似情况而无人敢施救的局面。其实列车、飞机上这种公共场所突发疾病,和医院的正规救治相比,有其独有的困难,比如病人不能明确表达意愿,不能自诉病情、病因,医疗环境和医疗手段均不如医院,救治效果很可能难以保证,这对病人、医生和高铁方都有较大风险,容易产生纠纷,这也是众多医生担忧,以及工作人员采取上述无奈行为的根源所在。之前有航空公司就遇到这样的案例,有乘客在飞机上突发疾病,机组工作人员也紧急召唤医生参与救治,但最终病人没能挽救回来,其后家属起诉航空公司索赔数十万。虽然法院裁定航空公司救治程序没问题,但这一事件说明,飞机或者列车上的紧急救助确实有发生纠纷的可能。因此遇到不同情形,如何让双方在合作中救治,以及如何划定医生和工作人员的免责界线就很关键。
4.阐述具体对策。
(1)乘务人员在取证过程中,应注意沟通技巧及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免给救助人员造成担忧,影响救助的积极性。
(2)铁路部门应该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理流程,优化服务,规范列车救人的相应操作,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情况以及紧急救助的培训工作。
(3)相关部门应尽快明确相应紧急救治制度,划定医生和工作人员的免责界线。在制度上先行明确,保证各方没有后顾之忧,进而让医生的善意出手得到保护和肯定。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