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国家电网笔试资料经济类:近代西方经济学常考知识点(7)
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的西方经济学说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重大变化。“边际革命”。
边际效用学派(简称边际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宣传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众多人物和学派的统称。该学派以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面目出现,很快成为正统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先驱、奠基、发展和归宿四个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重要人物:巴尔本、伯努里、加利阿尼、孔狄亚克、杜尔哥、西尼尔、劳埃德、朗菲尔德、库尔诺、屠能。戈森与戈森定律:第一,随某种需要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达到饱和状态(效用递减规律)第二,为使一个人获得的享乐总量达到最大,必须让所有享乐都逐渐使之满足,而在享乐终止时,各种享乐的程度或享乐的边际部分彼此相等(效用最大化规律)。戈森定律实际上奠定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后来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9世纪70年代,边际学派在英、法、奥三国几乎同时出现。杰文斯与《政治经济学理论》。
瓦尔拉斯与《纯粹经济学要义》。门格尔与《国民经济学原理》。奥地利学派(或称维也纳学派、心理学派)。洛桑学派(或称数理学派)。
19世纪80年代方法论论战。门格尔与施莫勒的分歧。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方法:对历史学派的批评(“理论的不生产”)从孤立个人出发的抽象法用人类追求享乐、避免痛苦的心理解释经济行为。经济学成为考察消费的科学,经济概念成为以个人消费为中心的心理范畴,经济关系成为人与物之间的心理反应关系。
庞巴维克与《资本与利息》(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与批判》、第二卷《资本实证论》)公开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和时差利息论来抗衡。
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品生产分为“赤手空拳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价值分为主观价值(一种财货对于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客观价值(一种财货获得某种客观成果的力量或能力),解释主观价值规律的是价值论,解释客观交换价值规律的是价格论商品价值取决于人的主观判断,物品只有具有稀少性才引起人们的主观评价而具有价值主观评价的尺度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决定物品的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是由消费品价值派生出来的。庞巴维克以马市为例,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说明市场价格(客观交换价值),即市场价格由众多买卖者中的“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所限制和决定。庞巴维克认为,边际效用价值论解决了经济学中的重大问题(价值悖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批判利息的“使用理论”产生利息的交易仍是一种商品交换所有物品可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二者价值上的差别是一切资本利息的来源价值差别来源于人们对现在物品主观评价高,其原因有三:供需关系在现在和将来之间存在差别、低估未来、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利息三形态:借贷利息(一般形态)企业利润(特殊形态):资本家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经济上是将来物品,需在生产中转化为消费品,“成熟”为能消费的现在物品,二者间出现时间上的差额,形成增加的价值,即利润耐久物品利息(租金):其价值由一系列不同时间的效用总和决定,在一系列效用中,远期效用的价值总是低于近期的效用价值,因而产生差额,形成租金。土地(使用年无限)为特殊耐久物品,其当年效用价值即为地租。
威塞尔与“边际效用”术语。“归算论”。
瓦尔拉斯与一般均衡理论。
美国理论学派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克拉克把经济学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普遍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静态经济(抽去变动因素)第三部分研究动态经济(存在一切变动因素)。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把资本生产力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结合起来,用劳动的最后生产力说明劳动的收入––工资,用资本的最后生产力说明资本的收入––利息(图示)。利润是企业家收入,在动态经济中存在。边际生产力理论为资本主义辩护,也是资本家降低工资和要求削减赋税的有效手段。
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超过英法,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勾结,镇压工人运动,同时实施“社会改革”,以防止革命。历史学派发展到新历史学派阶段。代表人物:施莫勒、瓦格纳、谢夫莱、布伦坦诺、毕歇尔等。
新历史学派标榜历史统计方法,美化德意志帝国,反对马克思主义。
新历史学派在经济理论上的特点: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美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富兰克林。汉密尔顿。凯里与其阶级利益调和理论。19世纪末产生两流派: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理论学派以凡勃仑为代表的制度学派。
凡勃仑是美国制度学派的创始人,以批判传统经济学面目出现,主张用“质”的分析方法研究变动的社会制度。制度学派提倡结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社会文化分析方法。
凡勃仑的“制度”:广泛存在的一般思想习惯,包括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机构、法律等。
凡勃仑区分生产技术制度和财产所有权或金钱关系制度。前者出于人类工作本能,后者出于人类虚荣本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两种制度表现为“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二者发生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弊端的根源。资本主义是企业经营统治机器利用,企业经营靠有利价格获取利润,限制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导致经济萧条。现代社会企业家和技术人员阶级、管理生产过程的技术人员地位提高,同追求商业利息的企业家抗衡,引起新的社会变革。
制度学派的发展。代表人物:康蒙斯、密契尔、加尔布雷思。
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原理》和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经济学说史上第二次大综合。
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人的动机)的学问。他认为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避免牺牲。前者促进人类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某种经济行为。人们的动机无法直接衡量,但可以经过货币间接加以衡量。经济学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着的动力和阻力的数量进行的研究。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重大变化。“边际革命”。
边际效用学派(简称边际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宣传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众多人物和学派的统称。该学派以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面目出现,很快成为正统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先驱、奠基、发展和归宿四个阶段。
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重要人物:巴尔本、伯努里、加利阿尼、孔狄亚克、杜尔哥、西尼尔、劳埃德、朗菲尔德、库尔诺、屠能。戈森与戈森定律:第一,随某种需要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达到饱和状态(效用递减规律)第二,为使一个人获得的享乐总量达到最大,必须让所有享乐都逐渐使之满足,而在享乐终止时,各种享乐的程度或享乐的边际部分彼此相等(效用最大化规律)。戈森定律实际上奠定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后来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9世纪70年代,边际学派在英、法、奥三国几乎同时出现。杰文斯与《政治经济学理论》。
瓦尔拉斯与《纯粹经济学要义》。门格尔与《国民经济学原理》。奥地利学派(或称维也纳学派、心理学派)。洛桑学派(或称数理学派)。
19世纪80年代方法论论战。门格尔与施莫勒的分歧。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方法:对历史学派的批评(“理论的不生产”)从孤立个人出发的抽象法用人类追求享乐、避免痛苦的心理解释经济行为。经济学成为考察消费的科学,经济概念成为以个人消费为中心的心理范畴,经济关系成为人与物之间的心理反应关系。
庞巴维克与《资本与利息》(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与批判》、第二卷《资本实证论》)公开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和时差利息论来抗衡。
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品生产分为“赤手空拳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价值分为主观价值(一种财货对于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客观价值(一种财货获得某种客观成果的力量或能力),解释主观价值规律的是价值论,解释客观交换价值规律的是价格论商品价值取决于人的主观判断,物品只有具有稀少性才引起人们的主观评价而具有价值主观评价的尺度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决定物品的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是由消费品价值派生出来的。庞巴维克以马市为例,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说明市场价格(客观交换价值),即市场价格由众多买卖者中的“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所限制和决定。庞巴维克认为,边际效用价值论解决了经济学中的重大问题(价值悖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批判利息的“使用理论”产生利息的交易仍是一种商品交换所有物品可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二者价值上的差别是一切资本利息的来源价值差别来源于人们对现在物品主观评价高,其原因有三:供需关系在现在和将来之间存在差别、低估未来、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利息三形态:借贷利息(一般形态)企业利润(特殊形态):资本家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经济上是将来物品,需在生产中转化为消费品,“成熟”为能消费的现在物品,二者间出现时间上的差额,形成增加的价值,即利润耐久物品利息(租金):其价值由一系列不同时间的效用总和决定,在一系列效用中,远期效用的价值总是低于近期的效用价值,因而产生差额,形成租金。土地(使用年无限)为特殊耐久物品,其当年效用价值即为地租。
威塞尔与“边际效用”术语。“归算论”。
瓦尔拉斯与一般均衡理论。
美国理论学派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克拉克把经济学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普遍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静态经济(抽去变动因素)第三部分研究动态经济(存在一切变动因素)。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把资本生产力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结合起来,用劳动的最后生产力说明劳动的收入––工资,用资本的最后生产力说明资本的收入––利息(图示)。利润是企业家收入,在动态经济中存在。边际生产力理论为资本主义辩护,也是资本家降低工资和要求削减赋税的有效手段。
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超过英法,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勾结,镇压工人运动,同时实施“社会改革”,以防止革命。历史学派发展到新历史学派阶段。代表人物:施莫勒、瓦格纳、谢夫莱、布伦坦诺、毕歇尔等。
新历史学派标榜历史统计方法,美化德意志帝国,反对马克思主义。
新历史学派在经济理论上的特点: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美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富兰克林。汉密尔顿。凯里与其阶级利益调和理论。19世纪末产生两流派: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理论学派以凡勃仑为代表的制度学派。
凡勃仑是美国制度学派的创始人,以批判传统经济学面目出现,主张用“质”的分析方法研究变动的社会制度。制度学派提倡结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社会文化分析方法。
凡勃仑的“制度”:广泛存在的一般思想习惯,包括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机构、法律等。
凡勃仑区分生产技术制度和财产所有权或金钱关系制度。前者出于人类工作本能,后者出于人类虚荣本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两种制度表现为“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二者发生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弊端的根源。资本主义是企业经营统治机器利用,企业经营靠有利价格获取利润,限制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导致经济萧条。现代社会企业家和技术人员阶级、管理生产过程的技术人员地位提高,同追求商业利息的企业家抗衡,引起新的社会变革。
制度学派的发展。代表人物:康蒙斯、密契尔、加尔布雷思。
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原理》和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经济学说史上第二次大综合。
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人的动机)的学问。他认为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避免牺牲。前者促进人类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某种经济行为。人们的动机无法直接衡量,但可以经过货币间接加以衡量。经济学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着的动力和阻力的数量进行的研究。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