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诊断学3.2一般检查
第二节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是体格检查的开始,是对患者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它包括:性别、年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和淋巴结等。
一、生命征
生命征是评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它包括: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
(一)体温
(1)口测法体温计消毒后擦干,甩至35"C以下,将水银端置于舌下,紧闭唇,置5分钟读数。正常范围36.3~37.2℃。
(3)肛测法取侧卧位,将肛门体温计水银端涂以润滑剂,插入肛门深至体温计长度一半,置5分钟读数。正常值36.5~37.7℃。
体温高于正常时称为发热。按其高低临床上分为低热、中度发热、高热和超高热。见于感染、创伤、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及各种体腔内出血等。体温低于正常时为体温过低,见于休克、急性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体弱、重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久等。
4.体温测量中常见误差的原因:
(2)消瘦、病情严重或神志障碍病人未能将体温表夹紧。(3)体温表附近有冷热物体。
(二)脉搏
脉搏的检查方法和正常值、脉搏增快和减慢的临床意义。
2.脉搏增快和减慢的临床意义脉搏增快正常情况可见于体力劳动、饭后、精神兴奋时。病理情况可见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心肌炎等。脉搏减慢正常情况下可见于睡眠时。病理情况下可见于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高血压、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
应注意呼吸类型、频率、深度、节律及有无其他异常现象。
2.呼吸频率变化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6~18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新生儿呼吸为44次/分。
(2)呼吸频率加快呼吸频率>24次/分钟,见于剧烈运动、强体力劳动、发热、贫血、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
4.呼吸节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可出现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前者表现为呼吸由浅慢变为深快,然后再变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的周期性变化;后者则是一种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间隔几秒钟后又开始的周期性呼吸。抑制性呼吸,是指病人胸部发生剧烈疼痛所致的吸气相突然中断,呼吸浅而快。叹息样呼吸,表现为在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常伴有叹息声。
血压通常是指动脉血压或体循环血压。
(1)直接测量法将特制导管经穿刺周围动脉,送入主动脉,导管末端经换能器显示出血压值。优点是直接测量主动脉内压。缺点是需用专用设备,技术要求高,且有一定创伤,故适用于危重和大手术病人。
2.血压标准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随性别、种族、职业、生理情况和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因而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问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各国的标准也不一致。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确定了一种高血压标准,我国基本上采纳,其标准如下:
(2)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8.8~21.2kPa(14~159mmHg),舒张雎12.1~12.5kPa(95mHg)。(3)高血压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6kPa(95mmHg)。
3.血压变动的意义
(2)低血压:凡血压低于90/60~50mmHg时称低血压。见于严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塞、急性心脏压塞等。低血压也可有体质的原因,患者自述一贯血压偏低,一般无症状。
(4)上下肢血压差异常正常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达20mmHg~40mmHg,如下肢血压低于上肢应考虑主动脉缩窄,或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等。
40mmHg,为脉压增大,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4.注意事项
(2)医生检查血压计汞柱凸面水平应在零位;
(5)先将袖带内空气完全放出,橡皮气球打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时,再将压力提高20~30毫米汞柱;
二、发育状况
发育正常与否,根据年龄、性别、智能和身高、体重、第二性征之间关系是否相称;头颅大小、颈、胸、腹、关节、四肢有无畸形来衡量,一般分发育正常与不正常两类。正常发育的人,胸围约等于身高的一半,两上肢平展的长度等于身高,坐高约等于下肢的长度。
三、营养
营养状态是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结合年龄、身高和体重进行综合判断。
根据皮肤弹性、黏膜颜色、指甲、毛发的光泽、肌肉是否结实,劝间隙租锁骨上窝凹陷程度等判断。
1.身高和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理想体重士10%范围内为正常。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