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诊断学2.11腹泻

来源: 2017-10-18 11:03

   第十一节腹泻

  一、腹泻的概念 
  腹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肠粘膜分泌增加,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粪便在肠内通过迅速,而使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粘液、脓血、脱落的粘膜细胞、未消化食物等)。  二、腹泻的病因 
  (一)急性腹泻  1.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嗜盐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河豚鱼、毒蕈、肉毒杆菌及发芽的马铃薯等。 
3.药物和化学物质如硫酸镁、砷、磷等。 
(二)慢性腹泻 
1.胃源性疾病萎缩性胃炎、胃切除术后、胃癌。 
3.胰源性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5.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尿毒症、结肠过敏、消化不良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三、腹泻的发病机制 
  (一)渗透性腹泻(高渗性腹泻)  肠腔内不易吸收的物质过多或高渗性食物过多等。阻碍肠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如服盐类泻药或甘露醇等。特点:(1)禁食或停药后腹泻停止;(2)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 
如肠毒素、双羟胆酸、羟脂胆酸、血管活性肠肽等可引起肠粘膜分泌过多的液体而引起的腹泻。特点:(1)肠粘膜组织学基本正常;(2)粪便呈水样,量多,无脓血;(3)禁食对腹泻无影响。 
由肠黏膜的炎症、溃疡、浸润性病变致血浆、黏液、脓血渗出,见于各种肠道炎症疾病。(四)动力性腹泻 
(五)吸收不良性腹泻 
四、腹泻的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起病骤然,病程短,多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 
急性感染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如为细菌感染,常有粘液血便或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慢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亦可为粘液、脓血便,见于慢性痢疾、炎症性肠病及结肠、直肠癌等。粪便中带粘液而无病理成分者常见于肠易激惹综合征。 
急性腹泻伴腹痛者,常见于肠道感染,腹痛在脐周且排便后不能缓解的,提示小肠疾病;疼痛在下腹,排便后疼痛可缓解者,病变可能在结肠;分泌性腹泻常不伴腹痛。 
五、腹泻的伴随症状 
  (一)腹泻伴有呕吐 
(二)腹泻与便秘交替 
(三)腹泻伴有腹部包块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拼团课程更多+
热门排行
  • 长理培训微信公众号
    每日推送精彩考试资讯
    长按二维码识别
    微信搜索“ 长理培训
  • 加入QQ群一起来考国网!
    QQ群号:223940140
    点击进入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