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二:课程的类型。
例6(2004年统考试题)
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管理课程是( )。
A.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答案】C
例7(2005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含义。
【参考答案】学科课程是从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中分化出学科,从中选择学习内容,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材,按固定学时教学的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是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以儿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式。
例8(2007年统考试题)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为中心,以"做中学"为基本教学方法的课程形式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技能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B
【错误防范】这里的三个选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核心课程"是三种课程类型,其中"核心课程"是综合课程的一种。作为考生,在课程类型这一部分还要注意两点:第一,学科课程的定义和优缺点(当简答题准备),即学科课程是从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中分化出学科,从中选择学习内容,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标准、编写教材、按固定学时教学的课程。学科课程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传承人类的科学文化遗产,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不足是对学生兴趣考虑不够,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第二,活动课程的定义和优缺点(当简答题准备),即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它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为中心的,以儿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式。活动课程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它忽视了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导致"儿童中心主义",因此,知识质量难以保证。
例9(2008年统考试题)
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 )。
A.物质性隐性课程
B.制度性隐性课程
C.心理性隐性课程
D.活动性隐性课程
【答案】C
【解析】请考生首先要记住隐性课程分为三类: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和心理性隐性课程。其次,了解书中每类课程所包含的内容。
例10(2010年统考试题)
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答案】A
例11(2011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课程都是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
【答案】错误。
课程既包括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也包括课程计划之外的课程,比如:学校的环境、校风、师生关系等方面构成的隐性课程,也属于课程的组成部分。
编辑推荐:
![](http://m.zuixu.com/static/img/neirong2.jpg)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