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笔记二

来源: 2017-10-18 11:41

  社会态度与行为

 

 

  要求:

 

 

  1、了解社会态度的实质、结构与作用,印象形成的实质、影响因素,印象管理的实质与自我表现策略。

 

 

  2、理解社会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社会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机制,依从、顺从和服从的实质、原因与技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的实质、原因与方法。

 

 

  3、结合实际分析如何促进社会态度的改变,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的出现,如何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

 

 

  (一)社会态度及其改变

 

 

  1、社会态度及其作用

 

 

  (1)什么是社会态度

 

 

  (2)社会态度的结构

 

 

  (3)社会态度的作用

 

 

  认知、行为、记忆过渡、自我价值保护、激励。

 

 

  2、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因素

 

 

  (1)经验的情绪后果

 

 

  (2)需要的满足

 

 

  (3)知识水平

 

 

  (4)家庭背景

 

 

  (5)参照群体

 

 

  (6)文化因素

 

 

  3、社会态度的改变

 

 

  (1)社会态度的自我防卫

 

 

  抗拒反应、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

 

 

  (2)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

 

 

  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二)印象形成与管理

 

 

  1、印象形成

 

 

  (1)什么是印象形成

 

 

  (2)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心理特征。

 

 

  (3)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印象管理

 

 

  (1)什么是印象管理

 

 

  (2)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

 

 

  逢迎、恫吓、自我抬高、显示、恳求。

 

 

  (三)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服务

 

 

  (1)从众(性质、原因)

 

 

  (2)依从(性质、技术)

 

 

  (3)服从(原因、影响因素)

 

 

  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性质、方法)

 

 

  (2)社会惰化(性质、原因)

 

 

  3、助人与侵犯行为

 

 

  (1)助人行为及其促进

 

 

  ①助人行为与旁观者效应;②助人行为的促进与培养(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运用社会影响策略;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2)侵犯行为及其控制

  ①侵犯的实质;②减少侵犯的方法与途径(宣汇,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水平)。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