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五)

来源: 2019-05-13 16:47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蘩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第21题简答 颍考叔为什么要“食舍肉”?文章表现颍考叔的“纯孝”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引起郑庄公的注意,引出下文。(2分)反衬庄公的伪孝。(2分)
 
  第22题简答 郑庄公与姜氏“隧而相见”表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参考答案:虚伪。(2分)
 
  第23题简答 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这是文章的“尾声”,它使故事更加完整,(2分)也使庄公的性格更加突出。(2分)
 
  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24题简答 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参考答案:旷达乐观,超然物外(或“超脱”)。(4分)
 
  第25题简答 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4分)
 
  参考答案: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4分)
 
  第26题简答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2分)
 
  参考答案:骈散相间。(2分)
 
  阅读《诗经·周南·桃天》,然后回答试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黄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嫁。②黄:大。
 
  第27题简答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属于“赋、比、兴”中的哪种手法?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分)
 
  参考答案:用了“兴”的手法(或“比兴”)。(2分)借桃花起兴,将女子比作桃花,形容女子貌美如花。(2分)
 
  第28题简答 诗中对桃花的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这样写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第一章借桃花写女子年轻美貌;第二章借桃实达结婚生子的祝愿;第三章写桃叶祝福婚后生活美满。(2分)这样写使自然与人事融为一体。(2分)
 
  第29题简答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2分)
 
  参考答案:这是庆贺姑娘出嫁的诗。(2分)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