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导游证基础知识临考预测题及答案八
2018年导游证基础知识临考预测题及答案八
1、清代王循写了《青冢》诗,“青冢”是东汉王昭君的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黑河南岸,因远望墓地呈青黛色,故称之为“青冢”。(×)
2、《镜泊湖望湖亭联》:“听飞瀑雄声,声声振耳;挹众山彩色,色色娱人。”中的“挹”音
yì,同“揖”,意为会集。(√)
3、曹锡宝的《龙华寺》诗首联“古寺岧峣烟霭重,赤乌遗迹草茸茸”中的“赤乌”是指三国孙权的年号。(√)
4、《豫园新咏》首联“十里洋场一翠螺,豫园新境足吟哦”中的“十里洋场”指的是上海繁华闹市区。(√)
5、陶澍的《豫园三穗堂联》:“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上联中的“非我非鱼”语出《庄子·秋水》,而下联“在山在水”则语出《孟子·汤问》。(×)
6、国务院于1964年总结、归纳并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共三表),共简化汉字2235个,使常用汉字(3600个左右)的平均笔画为7画。(×)
7、象形文字很像图画,但两者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象形文字有固定的读音和语意,而图画则没有。(√)
8、汉字作为旅游景观的文化形式,已成为导游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
9、詹天佑在山海关附近的“京张铁路”上建造了“人”字形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辉煌的一页。(×)
10、石鼓文是指刻在鼓形石上的文字。又因其内容为歌咏齐国国君游猎情况而称为“猎碣”。(×)
11、文字一般源于图画,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历了有实物、结绳和契刻等方式记事和交流,最后发展为用图画记录客观世界并传递信息。(√)
12、泰山刻石中最大的是《纪泰山铭》,全文998字,是唐开元十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所写。(×)
13、“月明时绕鹊,松老欲成龙”是《天坛松月》中的名句,它的作者是明代的戴梓。(×)
14、浙江籍诗人袁枚在《咏西子湖》诗中写道:“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15、“彘”字的正确读音是“zhì”。(√)
16、“骉”字的正确读音是“bēn”。(×)
17、《易经》中“九五”两个数字表示至尊中正,“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如天安门的楼阁面阔九楹、进深五楹等。(√)
18、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瑶池》一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结尾的诘问:“穆王何事不重来”,讽刺了因食长生不老药而身亡的武宗等五位皇帝。(√)
19、楷书是汉字形体和结构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界。(×)
20、杭州灵隐寺联有“鹫峰云敛,千岩桂月映湖光”句,其中的“桂月”一词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句。(×)
21、李白诗句“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中的“天河”指的是浙江雁荡山大龙湫瀑布。(×)
22、在海南最南端的海滨有两块高达七米的巨石,分别刻有“天涯”、“海角”四个字,为雍正年间海南知州程哲所题。(√)
23、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锦官城”是重庆市的别称。(×)
24、目前我国出土的甲骨文据粗略统计有15万片以上,整理出的文字有5500多个,其中已识别的约1000多个。(×)
25、汉字的造字方法—般依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划分为五种。(×)
26、考古发现,在西安半坡村的陶器上有仰韶文化时期的符号100多个,它们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27、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对联共有180个字,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
28、故宫太和殿的殿顶是“重檐歇山顶”建筑,这种殿顶建筑是宫殿建筑中的最高等级形式。(×)
29、对旅游客体进行描写的手法和技巧多种多样,总结起来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用形容词直接描述;另一类是运用传统的修辞手法间接说明。(√)
30、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杜甫的《泊秦淮》。(×)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