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将增开10所"洋大学" 真正实现在家门口留学4
【大学之道】 “鲶鱼”来了?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洋大学”带来的这场热度并非空穴来风。
4年前高中毕业的时候,顾晨娴选择了宁波诺丁汉大学读本科。“课堂都用英语教学,用的都是国外的教科书,十几个人的小课,经常举办演讲和小组研讨,大家都很踊跃,同学老师之间可以随便交流自己的想法,氛围很热烈。”顾晨娴庆幸当时自己的选择。
对海外“洋大学”的涌入,拍手叫好者有不少。叫好,不仅为了能给学生提供低成本“本土留学”的机会,更是希望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模式能对内地高校起到“鲶鱼效应”,推动国内高等教育加快改革步伐。
华师大校长俞立中说,中国不缺大学生,缺的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的人才,“高等学历人才培养的趋同,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明显弊端,中外合作办学将在多元化、多层次人才培养中发挥示范、探索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贪大求全,导致师资力量、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而一些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也不合理,可是局限于体制障碍,近几年来国内高校的改革迟迟未见起色。”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看来,中外合作办学或许正是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进行改革探索的不得已之举。
但是,怀疑者亦有之。
“单单采取这种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难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合作办学”不等于“办分校”,如果单从丰富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如果是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唯有鼓励国外大学直接在国内建立分校,引进二者之间的教育市场竞争才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
曾经在本土“洋大学”门口犹豫了很久的许辰旭,最后没有把女儿送进“洋大学”,他说:“我考察了一下,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和高考制度嫁接在一起的,而不是按照国外大学的模式申请入学的,所以我担心这些‘洋大学’会在本土土壤中被中国大学教育体制一步步同化,被陈规陋习、条条框框束缚住手脚。”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