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季: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同工同酬?4
象征性问题
李宇在博士生阶段所学的专业是广告学。据他所知,广告学领域的海归在全北京范围内都寥寥无几。因为与自己构不成竞争关系,所以对于所谓“海龟”与“土鳖”的待遇差,他并不怎么关心。但在采访中,针对复旦要实施的薪酬体系并轨改革,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像复旦这样的学校,还会招“土鳖”博士吗?
这确实是个问题。事实上,就在此次改革的新闻发出后不久,网络上已经有人质疑:“这摆明了复旦的大门要对土鳖几乎永远关闭……这是一场‘海龟’的盛宴。”
“不要说复旦,即使是像南京林大这样的普通二本学校,在许多学科,本土博士想要应聘成为老师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本土教师越来越少、洋博士占据主流的背景下,复旦的此次改革象征意义其实大于实际意义。”林中祥说。
作为复旦本校教师,顾晓鸣对此也表示了同意。在他看来,目前复旦每年招收的青年教师中,有海外背景的教师占绝大部分。况且对于“海归”这一概念,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明晰。“仅仅海外进修半年的算海归吗?出去三五年的就算海归了吗?得过国外奖励甚至得过诺贝尔奖的算海归吗?这其实是个很模糊的提法。”在这种情况下,讨论薪酬并轨的象征性意义要比实质意义还大。
“本质上说,杨校长是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透过这一话题,我们可以得出两层含义:一是复旦充分尊重本土人才,将其看作与海归人才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二是体现了复旦对自身师资力量的自信,即我们的‘土鳖’人才同样不差。”
这里还存在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复旦的“自信”是否也可以被其他高校所借鉴。也就是说,在其他高校,“土鳖”是否与“海龟”同样优秀?
由于工作的原因,李江要经常和校内众多教师打交道。在他看来,“土鳖”人才在某些方面要更胜于“海龟”人才,比如“土鳖”人才更加接地气,熟悉本土环境,其与人相处的姿态也更低一些。“其实出国与否并不是提升教师自身实力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复旦的‘自信’并不应仅属于一所学校。”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