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光环褪色 中国“海归”就业难逐渐凸显

来源: 2020-01-05 17:26
  在如今的中国,海外学历已不是稀罕事,曾经“海龟”(“海归”谐音)与“土鳖”之间的差距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不断缩小。

  就读于英国艾克赛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小尹9月份研究生课程一结束就赶忙回国,以免错过金秋中国新一轮大学生“求职季”的高峰。

  然而,原本信心满满的他却受到了现实的当头一棒。小尹目前参加了十几场笔试、面试,但“海归”的头衔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想的优势,目前他仍是一无所获。“除了更出色的英语能力和更纯正的英文口音,其他的优势似乎并不明显。”

  自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远渡重洋,三十多年来中国留学生的足迹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留学大国”。

  然而,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出国潮”中基本以知识精英构成的留学人员为主不同,近年来,出国留学门槛降低,留学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海归”的含金量受到质疑,“海归”群体从前所拥有的光环也在逐渐消失。

  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到英国华威大学深造的陈洁莹说,有的留学生有一个思维误区,觉得我出了国就跟别人不一样,比别人厉害,但其实只是念书的地方不同而已。好的大学,不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都是受到认可的,而不好的大学,不会因为是国外的,就有优势。

  不少“海归”在求职过程中也发现,相比于“海归”,一些招聘单位更加青睐国内知名学府的金牌“土鳖”。

  研究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法律系的李欣桐发现,北京很多著名律师事务所的招聘启事上都特殊注明只招收本科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这让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律系的她只能望洋兴叹。

  另一方面,由于欧美等国经济不景气、就业率下降、且针对中国留学生群体缩紧了移民政策,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逐年攀升。

  近日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归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近50%,为历史最高值。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这无疑加剧了“海归”在求职中的竞争。

  李欣桐说一次参加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的面试时,与她一起等候的三名求职者竟然都是“海归”,一名在美国获得了法律博士,另外两名刚刚结束在英国和美国的法学硕士课程。这样的情况她屡次碰到,一线城市激烈的竞争让她萌生了回东北老家工作的强烈念头。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