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放下光环,认清形势2
放下“留学投资回报公式”
调整心态,融入本土,是海归们需要补上的就业课。在客观评价个人优劣势(包括语言、技能、经验、视野、思维、适应、人际等)之后,根据智联调查,留学生最需解决问题前三名是:定位(定位困难:高不成、低不就)、心态(国内大环境的落差)、薪酬福利(与国外同学的差距)。与此同时,不能忽略用人单位的意见,他们认为海归最大的问题依次是:好高骛远、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空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经验。显然,海归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心态”并不为招聘者看好。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如果还有海归找不到工作,需要把视野放得更大些。根据智联的调查,海归就业城市扎堆京沪——37%在上海,31%在北京,其余在其他城市。并且,追捧“大”公司。超过50%的留学人员选择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选择民营企业不到5%。讽刺的是,根据岗位更新动态,民营企业公布的职位占招聘海归职位的52%,是市场上绝对“招聘主力”。
盲目“求大”与学生对留学的预期有关。“买房钱拿去留学,回国后情何以堪”是许多留学生的心结,心里默算所谓的“留学投资回报=月薪/百万留学经费”。事实上,与本土学生相比,海归平均薪酬根据不同年限会有更明显的变化,根据智联调查,不同年限海归的平均薪酬为:1年,8.3万元,2年,13万元,工作3年,则达到32.7万元,这里呈现出一个“鬼资”起步,“兔速”增长态势,切莫死盯一时薪酬。
潜力匹配稳定找到好工作
对于正迷茫于找什么工作的“海归”来说,就业要明确“三业”:行业、职业、企业。问问自己想去什么行业,想干什么职业,想进入什么类型的企业……这些问题答案的交集就是你的就业方向。
明确个人定位后,关注市场需求也必不可少。据岗位统计,目前,对“海归”需求最多的行业包括能源/矿产、贸易/进出口等,最多的职业有销售营销、市场营销、教育培训等。在求职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扩大求职渠道,关注招聘网站、社交网站、商会、学友会、海归组织等发布的求职信息。
目前,招聘方对“海归”的要求可归纳为:潜力匹配稳定,即在考察海归的学习、技能潜力同时,注重求职者的稳定性与忠诚度。能力考察包括沟通表达、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合作、个性特点(诚信自律、进取心、责任感)等。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