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别忘本土文化 需融贯中西反哺中国
就业:“接地气很重要”
相对于创业,就业是大部分海归选择的道路。而国内不少行业需要与国外进行密切的交流,这对熟悉国外环境的海归而言是有利的时机。中国青年海归协会成都分会会长彭肖肖供职于四川电视台,她表示目前国内的媒体行业,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特别是电视节目的运营模式,所以和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作为有西方留学经验的媒体人就显得很有优势。
国外学习的知识要在国内顺利运用,就需要海归对国内的市场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彭肖肖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海归“接地气很重要”。海归若能适应国内的环境,不论是与外方谈判还是在与国内对接方面都将有竞争力。
创业:“文化差异转换成竞争力”
海归回国创业很可能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只带回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却不熟悉国内的市场规则和商业环境,创业之路会更加艰辛。“水土不服”源自东西方文化差异,海归具有两种文化的教育背景,如果海归能够做到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融会贯通,可以使自身的视野更加开阔。
上海刘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洁曾经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学习建筑专业,她表示,中西方在文化观念和习惯性做法上有区别,但既然选择回国,就要学着适应国内环境。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她说:“10多年的海外学习和生活,赋予了我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教育背景,最终成为了一种创业资本。海归要学习将文化差异转化成自身的竞争力。”
科研教学:“融贯中西,反哺中国”
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也给在国内做教学科研工作的海归带来了许多优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林升栋教授有过多次访问国外高校的经历,在教学方面,林升栋认为,海归这个标签本身的光环就是一种优势。海归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可以将国外先进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移植到国内。与国外教师接触的经历,使他更注重如何将知识内化,真正提升学生个人的素养,而不是鼓励学生死记硬背。在科研方面,他说:“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国的大学教育要向西方学习,比如严谨的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师生平等对话、鼓励批判性思考等。”
林升栋从事跨文化及本土文化心理研究多年,他表示,西方社会跟中国社会本身有差异,海归回国后,产生不适应感是正常的。“广东人有一句话叫‘食得咸鱼抵得渴’,你既然想吃,就要有不怕口渴的勇气。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各有长处和短处,要调整好心态,不断尝试去融贯中西,将自己在海外所学反哺中国学子,也是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但他也提醒一些海归不要做“精致的功利主义者”,做事只重个人利益,玩弄中西双重游戏规则。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