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指导: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笔者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课改精神,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作文实践。学生一扫过去缺乏习作兴趣,"无米下锅"的现象,把作文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写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真实而丰富的生活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一、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阵地。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课文的情感历程、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写"迁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
1.扩展式。例如:《草虫的村落》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可启发学生联系上文想一想,它们意味深长的对视良久,它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然后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段落。
2.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和渔夫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凡卡梦见了爷爷》或《凡卡醒来以后》……
3.改写式。改写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如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又如,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4.转换式。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
5.联想式。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生活积累,进行联想式习作练习。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学完后,引导学生联想--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
6.迁移式。学了《落花生》,指导完成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学了《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导完成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解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习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1.绘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时,可先让学生把自己选择的一处景物画成图画,然后让学生把这幅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默契,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科学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学生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3.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八组课文"身边的艺术"专题后,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工课,让每位学生都亲自动手做一个手工艺术品,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写下来。
4.操作。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人教版第六册23课《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课后,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让他们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
5.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6.调查。如,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可布置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了解街头用字情况。然后,让学生把搜集的资料和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关于规范用字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如,《错别字危害大》《都是广告惹的祸》。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