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论文写作指导:意识流写作与非构思写作之比较研究

来源: 2017-10-06 12:23

 "非构思写作"提出以后,有些人对它的内涵没有完全理解,认为"非构思写作"仅仅是"意识流写作"的一种回复,错误地把"非构思写作"等同于"意识流写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什么是真正的"非构思写作"?"非构思写作"与"意识流写作"有哪些相似及不同之处?本文试从心理学基础、哲学基础及基本特征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 
  在比较研究之前,首先来看看什么是"意识流写作",什么是"非构思写作"。我们认为,意识流写作是以一股恍惚迷离、奔腾如潮的意识之流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写作过程。而"非构思写作"则是由马正平先生原创的当代写作新理论,他认为非构思写作就是指运用一整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来控制性生成文章立意、文章结构、文章材料、文章语言的自觉化写作生长过程。 
  一 意识流写作与非构思写作的心理学基础比较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人的意识的重新认识为意识流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基础。 
  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如果把人的精神领域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是人们能感觉到的意识;沿着水面漂浮晃动的是此起彼伏、时隐时现的前意识;位于水下看不见的则是不自觉的、不受人们控制的广阔的无意识领域。冰山对航船的破坏力有多大,并不由"露出水面的"或"沿着水面的"那部分决定,而是由"潜浮在水底"的那部分决定。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虽然不被我们清楚地把握,确是人类行为之"源"。从这个角度讲,无意识才是人的"本性"的真实体现。据此,弗洛伊德把人的性格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着人的本能需求,自我承担着调节和保护本我的任务,使之符合超我--伦理、道德、理性的要求。 
  正是弗氏的这些心理学新发现,才直接导致了意识流小说的出现。人们因而认识到,原来人的意识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流动的,这种"流动"其实就是三种意识形态间的频繁转化。而真正的自我并不就是人们所看到的"那个",很可能是隐藏在杂乱无章的无意识背后的"另一个",人并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本体。所以意识流作家才试图通过对人的流动着的、变化莫测的意识"原貌"的呈现,来寻求真正的自我。 
  意识流写作的心理学基础决定它的写作是不讲求逻辑性的,这也符合意识的规律。而非构思写作则建立在人的常态思维基础上,因此它是有逻辑性的。虽然意识流写作和非构思写作都主张一种"自由思维"的写作状态,但两者对"自由思维"的界定却存在质的差别。意识流写作的对象是"意识之流",对它的真实再现本身就是思绪自由驰骋的过程;非构思写作的"自由"则是指不受预先设计好的"构思"的束缚,在一整套思维操作模型的引领下,实现写作的主题化生长。这种生长过程就是写作思维按照内在逻辑生发的过程。 
  二 意识流写作与非构思写作的哲学基础比较 
  写作的实质是对作为时代精神、时空情绪、价值取向的哲学精神的思考。因而每一种新的写作样式的出现即是对一种新的哲学思潮的反映。 
  意识流写作的产生和发展与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连。19世纪末,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就首当其冲,他宣称"世界是我的表象"。也就是说,世界只有被"感知"才能说它"存在",因而"客体"都是一种为我所感知的"表象"。在他看来,表象还只是世界的一半,世界的另一半是意志,"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质。而对于世界本质--意志--的把握只有通过"直观"才能达到。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奠定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基础。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