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论文写作指导:论传记电影的文学魅力

来源: 2017-10-06 13:21

 影是综合的艺术,包含了美术的画面感,戏剧的故事性,摄影的记录性以及电影自身将上述特性融合为一的运动感。而这些美学特征,无不与文学--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文学改编是实现电影与文学结合的有效方式之一,"一部电影文学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说是电影文学的改编史"。在文学作品的改编中,传记文学占有很大比例。传记文学即文学性较强的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融合着传记的记录性与文学的审美性。与之相应,反应人物经历的电影也可称为传记电影,传记电影以独特的美学魅力吸引着观众。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的再塑造。
  将人物传记搬上银幕,是一个从文字变为音画、从想象变为实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的表演代替了文字的陈述,美学画面的拼接代替了历史事实的堆砌。一切都围绕着"人物"这个中心、为塑造"人物"而服务。传记电影的美学特色集中在人物身上而体现出来。
  二、人物故事的再创作。
  传记文学是扩散式的艺术形式,可以对含金量大的素材挥浓墨,也可以对寻常的素材抒淡彩。但是电影是时间、空间高度压缩的艺术形式,将文学创作成电影,就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选取利于画面表现的情节,放弃平面的呆板的情节。如何将具有表现力的语言转换为具有说服力的画面,呈现出美的享受,是创作的重点所在,也是传记电影要达到的美学目标。
  三、人物精神的再发掘。
  审美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的自我超越和生命的升华,从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1]传记电影不能单单还原人物本身、诉说故事本身,更应该有超越其上的哲理性。应该将观众在阅读传记时隐约感觉到的精神力量加以渲染,更加有力地呈现出来。这是暗含在美学之中却又超越于美学的表现。
  四、审美享受的再体验
  观众在读传记文学时,已经在脑海中转过一尺尺的胶片,形成了一部自己的电影,导演、演员也都在接触人物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可以说,观众在阅读时、导演在指导时,演员在表演时,都形成了自己的电影,这三部"隐藏"着的电影,与最后成形的电影在观众观看影片时,产生碰撞,或超越、或吻合、或相去甚远。但观众都在渴望和搜寻中得到了审美快感。
  为了达到一定的审美的效果,传记电影的拍摄就不得不牵涉进原著与改编、虚构与事实的纠葛。对已把握的材料,必须有所舍弃有所补充,而如何舍如何补,是传记电影的成败所在,也是传记电影能否在上述方面呈现出美学魅力的关键。同时传记电影也必须考虑到主人公或其后代的情感归属。最近几年,影坛中以人物传记为内容的影片不算多,在2008年12月上映的传记电影《梅兰芳》,算是在业界与观众中获得诸多好评的一部传记电影。下面就以由陈凯歌导演,黎明、章子怡、陈红主演的电影《梅兰芳》为文本进行评述。
  在影片《梅兰芳》中,主人公是戏曲表演艺术家。这是传记电影中颇具难度的一类。导演除了需要还原艺术家个人之外,还需对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有很好的把握。不仅要从微观上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更要从宏观上体现艺术的关照。
  对梅兰芳的塑造基本上是成功的。在梅兰芳的戏里,他扮演的不单是一个"人",他呈现出的也不单是一出"戏",戏和戏中人在梅兰芳的心绪里,幻化为一片风景,只有他看得到的风景,他独自游走在这风景里,又似一幅画。这幅画摊开在我们面前,让人欣喜不已,却又不敢太过声张。戏曲,乃至一切艺术的意蕴,往往就在于此。
  看《梅兰芳》,透过黎明的眼神,似乎触摸到他骨子里的那股孤独。跟随他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似乎体会到他的无可奈何。孤独是自由的最高境界,梅兰芳是孤独的,邱如白算是他的知己,却对他知之甚少;孟小东曾走近他的内心,又不得不离他而去。他爱戏,却未曾想会被戏所累,被戏牵绊着不能"随心所欲"。为戏终其一生,不是为了名与利,只是追随着内心纯真的强烈的对美好的向往;人生在世别无它,只求真真切切足以。邱如白劝孟小东离开梅兰芳时曾说,"他的所有、一切,都是从这份孤单里头出来的,谁要是毁了他的孤单,就是毁了梅兰芳"。一语道破利害。孟小东怎会不懂呢,她也是如此爱戏,如此爱着梅兰芳,只是爱情一旦生成,就会控制人的理智,支配人的行动。痴情如她,也聪明如她,挣扎过后,理智战胜了情感,她还是离开了梅兰芳。
  经过艺术处理后的素材恰到好处地糅合了人性与艺术,尽管历史事实是,孟小冬与梅兰芳相遇相恋,结婚四年后二人因一场血案和一段隐情不得不分开,孟小冬经此打击,一度出家为尼。后来,振作起来的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在余府学戏达五年之久,是余门中学艺时间最长,得真传最多的余派传人。[2]如果将史料不加雕琢地搬上银幕,无疑会削弱影片的美学魅力。纯粹深刻的爱情从来都是艰难的。爱而不得其爱,让人惋惜,但惋惜本身也是一种惋惜。她们的相遇相知本是一场戏:若只如初见,是檐下惊鸿一瞥,冥冥中走入对方生命;是灯前互诉衷肠,慰籍彼此最真切的伤痛;是台上琴瑟相和,举手投足传递浓浓爱意。倘若出了戏,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说不尽的琐碎。若曲终人散,苦痛自不必说,已然美好消失殆尽,又凭添些许悔恨。
  单从电影中看,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邱如白这个角色,他首先是爱戏、爱"梅"之人,其次是商人。双重身份决定了他思想、行为的矛盾。出于真心,为梅着想,为戏忧心,但经过商人的大脑的思考,就演变成了愚蠢、背叛、伤害。好的动机,总是被现实歪曲成糟糕的结果。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