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指导:南社与传记的现代转型
南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社团,它以文学鼓吹革命,成为"文学界之中心"。传记是南社文学创作中很重要的一种,南社社刊《南社丛刻》①刊发"文"、"诗"、"词"三项,其中"文"类中,除书札外,主要便是传记文,至少有260篇以上。这批传记主题鲜明,富有时代特色,体现了现代传记的转型。
南社是以"和中国同盟会做掎角"[1]的姿态出现的,它汇集了进步文士,表达对革命的追求,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中国近代革命思潮相伴。南社的传记写作也与这种革命要求相适应,初期,南社传记以前代杰出人物为主,尤其瞩目于易代之际的民族英雄,如岳飞、张愁庵、张永夫、陈子龙等。这是时代风气使然。阿英说:"传记文学的发展,在当时,几乎成为绝大多数革命刊物不可缺少的部门。"[2]南社正是将传记作了革命宣传的方式。辛亥革命发生后,各地起义蜂起,众多志士死难,噩耗频传,令人悲恸。南社传记的面貌大为改观,《南社丛刊》第5辑几乎成为革命烈士的传记专辑:宁调元的《文学林维岳墓志铭》、陈勒生的《吊雷州董志英女士文》。柳亚子的《周烈士实丹传》、《阮烈士梦桃传》、《追悼会祭周阮二烈士文》,雷铁涯的《哭广州殉义诸烈士》、《追悼革命诸先烈》等。自此以后,书写革命志士成为南社传记的主旋律,也正是革命的深入变革了南社传记的性质和特征。
南社同仁撰写传记,是为了思念同志,哀悼故人,寄托思怀与敬意。张同《追悼八婺光复会诸烈士文》说:"人情崇拜英雄,即非并世觌面,犹且心醉而神驰。况我诸烈士斩头沥血之日,正鄙人宵行昼伏之时。"志士是英雄,已足以令人崇拜,更何况曾经一同战斗,感同身受,体味又是别样的深刻。革命烈士的传记常常首先在公祭大会上发布,张同在祭奠先烈的大会上,"亲撰文致奠,又抠衣登坛,陈述往事,勖励来兹。词极悲愤,至于失音。闻者感绝,而君亦自此病矣。"陈去病云"或邻笛山阳,怅九京之永逝"(《南社诗文词选序》),便指出南社文学抒发故人凋零之痛的需要。这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砥砺。民国政治家宋教仁被暗杀后,南社集中的纪念文字层出不穷,人们"既念陈人,复伤来者"(《宋渔父先生诔并叙》,第12辑),表达"继先生之志其无逸兮,集群策以弘远猷",革命之薪火相传,革命意志百折不回,革命浪潮奔腾向前。
周实、阮式是辛亥革命后第一起震惊全国的冤案。武昌起义后,周、阮在淮安策划独立,被前清残留势力凶残杀害。为昭雪缉凶,南社以柳亚子、陈英士为代表积极营救,提出志士之仇,实为"民国之仇"。南社中纷纷撰写周实、阮式的传记,同时表达对民国成立后立法前途的忧虑。不管是伤亡之情,还是鼓舞革命志气,或者是对革命策略、前途的理性思考,南社传记都有所涉及和表现,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革命的进程。
对现实的深度参与,带来南社传记的全新面貌。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文学社团,南社成员遍布全国各地,达一千多人。当他们纷纷关注身边之人,社友、乡属、亲朋时,他们的笔触及到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志士群体深处,从而折射出革命在中国各地的酝酿、发展,那种星火燎原,波澜壮阔的历史。
南社传记从个人凸显了时代思潮。湖北的烈士张振武,一介书生,在时代危机中萌生革命思想,他以演讲启发民众,"每一登坛,言论风采辄倾动一时";他谋划学务公所,以期普及教育,"苦心孤诣,历三年如一日,鄂人革命思想至今一发不可遏止者,振武提倡灌输之力为多也。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