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指导:记叙文写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
所谓记叙文,就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记叙文要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美好动人的意境,需要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和对比、烘托、托物言志等丰富的艺术手法,力求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记叙文的这些特点,便决定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以形象思维作为其主要的思维形式。别林斯基说过:"艺术是对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寓于形象思维。"在写作中,要自觉地运用形象思维是使记叙文形象、生动、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所谓形象思维,是一种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它以审美感知为起点,经过联想、想象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获得审美愉悦。形象思维在记叙文的写作中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始终不脱离具体的感性形象
就不能脱离对事物的感觉而言,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共同的。然而也就是从感觉开始,两种思维形式却有了显著的不同。对于抽象思维来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将舍弃全部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摘取最终的澄清了的结论,形成逻辑范畴中的概念和概念体系。而形象思维则是形成个别、具体的形象以显示一般的规律。
二、想象在形象思维中具有突出的意义
想象、联想和幻想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手段。作家、艺术家借助想象可以补充生活经验和感受的不足,创造出他未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由于作者感情因素的参与,想象还可以随着主体的爱憎、褒贬,对生活图像进行加工改造,或美化或丑化,或强化或弱化等。
记叙文的写作(特别是散文写作),常用想象进行构思,把自然人化,将思想感情融入新的形象。如鲁迅先生的《秋夜》中的枣树形象,夏衍的《野草》中的野草形象,茅盾的《谈鼠》中的老鼠形象,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的仙鹤形象等。
三、形象思维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在整个思维过程中,作者"面对"着鲜活的社会生活,既要体会所描绘的人物的喜怒哀乐,又要倾注自己对他们的种种感情。感情是文章的命脉,是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血液,是作者所展现的意境的要素,没有作者的感情活动就没有生动的形象,就没有优秀的作品。
汤显祖写《牡丹亭》时,写到"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时感慨万端,竟禁不住在柴房中饮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禺在谈他的《雷雨》写作时曾说:"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灌,抨击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大仲马在创作《三个火枪手》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个火枪手非死不可,想到这个勇敢的人将被自己的笔杀死,他就在桌前抽泣了好几个小时,朋友来访,竟浑然不觉。作家流泪正是他们真情的流露,他们以年华作笔,以心血为墨,为世人书写出了许多动人的篇章。
形象思维中的三个特点,不是各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渗透,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形象思维是记叙文写作中运用的最主要的思维形式。怎样才能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呢?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真洞察,关注社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意象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文章就是写生活。要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就要以敏锐的目光和深刻的洞察力去关注社会、捕捉生活、用心体会。"拟容取心"。刘白羽在谈他的创作经验时曾说:"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是生活的种种具体的动人形象打动你,给你带来思想、认识,你通过复杂的生活形象,才提炼出你的一点理解,一种思想,一分诗意,这是作家的灵魂。"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