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论文写作指导:论赋对何其芳早期诗文创作的影响

来源: 2017-10-07 23:27

 20世纪30年代,何其芳的名字与他的诗歌和散文一样,在中国现代文坛上芳香四溢。作为诗人,他隶属于"现代派";作为散文家,他隶属于"京派"。一般认为,这两个流派,一个现代,一个传统,可何其芳却在他的早期诗文创作中很好地将"现代"与"传统"融为一体,而且更多地从传统文学中汲取了营养。谈及传统文学对他的早期诗文的影响,学界公认的就是晚唐五代诗词的影响。何其芳本人也曾坦言:"我读着晚唐五代时期的那些精致冶艳的诗词,蛊惑于那种憔悴的红颜上的妩媚"{1},"我记得我有一个时候特别醉心的是一些富于情调的唐人绝句,是李商隐的《无题》,冯延巳的《蝶恋花》那一类的诗词"{2}。但是,极少有人注意到对何其芳早期诗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除了唐人诗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源头,那就是赋。其实,何其芳在他的《写诗的经过》一文中忆及:早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就曾硬着头皮读了一部分《昭明文选》,但终于读不下去。后来又找到一部《赋学正鹄》(包括汉魏六朝的短赋、唐朝的律赋,直到清初尤侗等人的赋),这本并不怎么好的选本,倒读下去了,其中一小部分他还读得好像很有些味道。正如他晚年的七律《忆昔》中所言:"儿时未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少年时无意种下的这粒种,在他开始诗歌和散文创作后便悄然复苏、萌发,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也正因受到赋这种文体的影响,使得他的早期诗文的文体特征与赋体现出一种惊人的契合。 
  众所周知,赋为汉代"一代之文学",它形成于先秦,兴于汉代,创新与提高于魏晋南北朝,发展而延续于唐宋元明清,历代皆有名家名作。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其主要特征有如下四点:一、亦诗亦文的形貌。二、铺采 文的语言。三、体物写志的手法。四、主客问答的结构。如果以这几点特征与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典型的"现代派"诗歌和"京派"散文加以比照,我们会发现,这些诗文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赋。 
  一、散文化的诗、诗化的散文与亦诗亦文 
   
  何其芳是受新月派"新格律诗"理论影响开始诗歌创作的。1929年他到中国公学就读,此时正值"新月派"诗风行之际,当时中国公学的校长正是"新月派"的精神领袖和主帅胡适,教授中也不乏新月人物。《新月》中的新诗迷住了何其芳,"一时他最爱读的是闻一多和徐志摩的诗,他们的几个诗集常不离手"{3}。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些新格律诗,但是,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1932年11月1日,《现代》杂志第2卷第1期刊登了戴望舒的《诗论零札》,对新月派的诗歌理论进行了批判,并提出诗的散文化的理论主张,施蛰存曾回忆说,戴望舒"这十七条诗论,似乎在青年诗人中颇有启发,因而使自由诗摧毁了《新月》派的壁垒"。而在戴望舒的诗论出炉之前,何其芳已经由喜欢闻一多、徐志摩转而更加偏爱戴望舒了。于是,1933年,何其芳的诗歌便越出"新月"诗律的藩篱,踏上"现代"的"散文化"大道。也是在1933年,何其芳开始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散文创作上,他创作出一系列被认为是"诗也似的散文"。可以说,何其芳的早期诗文是互融互通,诗文一体的。而这种特点正与赋的亦诗亦文的特征相吻合。 
  早在20世纪30年代,郭绍虞在他为陶秋英的《汉赋之史的研究》所作的序言中对赋这种文体就有如下论述:"它界于情的文与知的文之间,它又界于有韵文和无韵文之间。无论从形式或性质方面视之,它总是文学中的两栖类。文的总集中可以有赋,诗的总集中也可以有赋。赋之为体,非诗非文,亦诗亦文。"这种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直到20世纪90年代仍有学者认为"赋既如诗歌,讲究押韵和形式的整饬,又如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限制。这样的文体,宜于状物叙事、抒情说理,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实为两者的综合性文体"{4}。 
  以诗而言,何其芳1933年后的诗作再不是新月式的诗有定节、节有定行、行有定字的新格律体诗,而是一种亲切的口语化、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如《罗衫》中"眉眉,当秋天暖暖的阳光照进你房里,/你不打开衣箱,检点你昔日的衣裳吗?"语调缠绵亲切,完全符合口语习惯。还有些诗歌若不是采用分行的形式排列的话,甚至就可以当作散文来读,如《岁暮怀人(二)》《梦后》《古城》《夜景(一)》《夜景(二)》《于犹烈先生》等。以《于》为例,我们把它做如下处理: 
  于犹烈先生是古怪的。 
  一下午我遇见他独自在农场上脱了帽对一丛郁金香折腰。阳光正照着那黄色,白色,红色的花朵。"植物,"他说,"有着美丽的生活。这矮小的花卉用香气和颜色招致蜂蝶以繁殖后代,而那溪边高大的柳树传延种族却又以风,以鸟,以水。植物的生殖自然而且愉快,没有痛苦,也没有恋爱。"他慢慢地走到一盆含羞草前,用手指尖触它的羽状叶子。那些青色的眼睛挨次合闭,全枝像慵困的头儿低垂到睡眠里。 
  于犹烈先生是古怪的。 
  我们能觉察到它原本是一首诗吗?它完全用舒卷自如的日常口语为我们讲述了于犹烈先生对植物"美丽的生活"的感慨,与他《画梦录》中的散文并无二致。 
  何其芳的早期诗歌创作以新格律诗为起点,最终发展为散文化的诗,而散文创作却从涉笔之初就体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深得何其芳散文真味的方敬说:"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和诗集《预言》,好像孪生姊妹似的。诚然,其芳的散文同他的诗在创作精神上是全然一致的。从他的诗的风格也就可以见出他的散文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与诗具有同样的美的特色。他的散文是用诗的语言写的,充满诗情诗意,是诗也似的散文,是一种独创性的纯粹的美文,不可多得"{5},"他的散文,无论从思想感情还是艺术表现来看,在创作上的变化和发展同他的诗很相似。……他早期的散文,有些可以说是不分行的诗或者散文诗,也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是一种美文。"{6}何其芳自己也说:"比如《独语》和《梦后》,虽说没有分行排列,但它们显然是我的诗歌写作的继续,因为它们过于紧凑而缺乏散文中应有的联络。"{7}《迟暮的花》和《夏夜》,都充满着《预言》的诗意;《秋海棠》使我们联想起杜甫在《月夜》中所创造的"今夜 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的动人境界;《墓》、《雨前》可以说本身就是优美的抒情诗。这些作品把抒情与写境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移情入境,借境抒情,情境交融的地步。 
  何其芳的散文如同他的诗歌一样也讲求和谐的节奏和韵律,如散文《墓》中: 
  初秋的薄暮。翠岩的横屏环拥出旷大的草地,有常绿的柏树作天幕,曲曲的清溪流泻着幽冷。以外是碎瓷上的图案似的田亩,阡陌高下的毗连着,黄金的稻穗起伏着丰实的波浪,微风传送出成熟的香味。黄昏如晚汐一样淹没了草虫的鸣声,野蜂的翅。快下山的夕阳如柔和的目光,如爱抚的手指从平畴伸过来,从林叶探进来,落在溪边一个小墓碑上,摩着那白色的碑石,仿佛读出上面镌着的朱字:柳氏小女铃铃之墓。 
  为求得与文章的整体氛围一致,这段文字大量地使用了较长的句式,优美的文字与黄昏的静谧和流动在空气的丝丝感伤浑然一体。此外这段文字音韵和谐,虽是散文散句,但仍有不规则的押韵,如"初"与"墓"、"幕"、"树"、"图"、"亩"、"伏"、"出"、"熟"、"如"、"目"、"抚"、"读"、"朱","横"和"冷"、"丰"、"成"、"风"、"声"、"蜂","屏"和"鸣"、"铃","拥"和"送"、"虫","黄"和"常"、"香"、"阳"、"光"、"仿","地"和"溪"、"瓷"、"似"、"毗"、"实"、"汐"、"翅"、"指"、"石"、"字"、"氏"、"之",等等,这样,使文章有一种内在的韵律和节奏,读来如诗般琅琅上口。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