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论文写作指导:论戴维•洛奇《天堂消息》的反现代主义写作方式

来源: 2017-10-07 23:37

 作为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戴维•洛奇(David Lodge)的创作生涯可以被看作是在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之间的穿梭式旅行。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小说与批评著述出版的匀称间隔,他的小说里面所交织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意识本身也说明了这一点。《天堂消息》(1991)是洛奇的第九部小说,其元小说性质赋予了它很强的理论话语的声音。有评论者认为:"洛奇在《天堂消息》的创作中放弃了对形式的试验,采用了传统手法"[1],这种观点是对该作品的误读。其实,洛奇在小说中展现的现实主义写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而是传统的现实主义与非传统因素的结合,是一种反现代主义--这是洛奇自己杜撰的一个术语--用来指"适当变更过的现实主义"[2]。 
  在西方文化历史中,文化史学家用反现代主义这一概念来表达抵制技术与物质进步在现代生活中重要性的世界观,而洛奇则是在文学领域经过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尝试后,以此来定义自己的创新性写作风格。《天堂消息》就是这样一部反现代主义小说,在其创作过程中,洛奇一方面反对现代小说的过度实验,另一方面主张复兴传统现实主义的精华,同时吸收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技巧等有效元素。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天堂消息》的反现代主义写作方式进行讨论。 
  一、 主题 
  和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一样,洛奇在他使用反现代主义手法的小说中也表现了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主题,即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思考进而提供道德指导原则。所不同的是,洛奇还选择从现代主义视角来阐释这个主题,主要表现在认知危机和信仰危机这两个现代主义文学集中关注的问题上。正如柯赖普在《娱乐周刊》上发表的书评指出,《天堂消息》是洛奇解决以往主题的进一步尝试[3]。 
  《天堂消息》的精神复兴主题主要体现在其男女主人公身上。从小便接受天主教育的牧师伯纳德,当后来失去信仰离开神职时,却忽然觉出了对于世俗生活的力不从心。在尤兰德的帮助下,他最终冲破性欲的阻滞,找回了作为男人的信心与希望。与此同时,尤兰德也翻开了生命中崭新的一页。之前身为女权主义者的她因厌倦丈夫与其他女人的调情而对婚姻生活丧失信心,但是伯纳德的诚实和无私驱散了她的幽怨并使其重燃爱的渴望。 
  小说的矛盾化解主题则是通过伯纳德的父亲杰克和姑姑厄休拉之间的关系由冲突到和解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厄休拉在年幼时期曾遭到另一位兄长的性侵犯,作为目击者的杰克出于羞愧抑或胆怯竟然无动于衷,厄休拉对杰克的怨恨由此而生。小说的末尾,两位老人在厄休拉临死之前才化解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宿怨。在此洛奇似乎想说,人们总是不得不忍受那些扭曲他们生活的痛苦经历,但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应该是爱与宽恕。 
  洛奇为反现代主义所下的定义也体现在:他觉得身为作家必须对文化变迁的细微末节有所察觉[4]。20世纪是一个怀疑的时代,上帝已死,天堂不再,这早已成为一个冷冰冰的客观事实。但人们并没有仅限于满足物质生活的提高,《天堂消息》处处反映出人们对于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因此小说还隐含着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自我认知主题。在夏威夷,曾经对生活失望、对性恐惧的神父伯纳德在尤兰德的循循善诱下获得痊愈,开始觉得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和有意义。但是在面对狭隘的教会教条引起的后果时,洛奇并没有一味地对宗教信仰进行攻击,他只是陈列事实,让读者看到扭曲的教条是怎样阻碍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健全发展。 
  小说中伯纳德对于宗教的相信和怀疑更进一步拉开了《天堂消息》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距离。在洛奇看来,相信和怀疑相互交织互相依存,或许不可知论才能反映现代人群体的最佳宗教精神状态。洛奇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伯纳德课堂开场白上的这样一个问题:"当前神学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可以从来世论的遭难中获得拯救?"[5]他指出:现代神学,甚至是天主教,对来世学说并无定论。《天堂消息》中阐述的神学非常开放:信不信上帝无关紧要,关键是善有善报。 
  总的来看,《天堂消息》中所表现的主题都使其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再现有更大的关联。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心灵、心理和感受的关注,赋予了该小说较强的内在生活意识。然后,毕竟生活不光是由外在光怪陆离的世间万象构成的;对生命本质的追寻更多的是对内心世界进行丰富的努力。《天堂消息》也因其对这种社会现实的表现而具有了现实主义特性。 
  二、 人物 
  在刻画主要人物时,洛奇在《天堂消息》中的反现代主义方式主要表现在对现实主义传统的坚守,即在情节上以讲述为主要手段,突出促成主人公生理或心理发展的一系列主要活动,体现现实主义文学再现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的原则。当读者第一次看到伯纳德时,他是个44岁竟还没有私人电话的穷酸教师。然后,小说讲述了天主教环境怎样造就了他的性格,他是怎样与虔诚的教徒家人疏离,多年的教职生涯又是怎样把他变成了现代社会的门外汉。从叙事视角上看,小说不仅采用了现实主义惯常使用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而且还采用传统现实主义通过其他人物来观察他的主人公的手法。在去火奴鲁鲁的飞机上,父亲杰克不停抱怨伯纳德未发挥的潜能,"他本来能成大器,做到主教,可他全丢开了,我看他完全是在虚度年华……"同样在姐姐特丝看来,"他的生活简直一团糟。"[6] 
  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关键要素,主人公的塑造还具有帮助作者传达道德信息的功能。在《天堂消息》中,天堂对于不久人世的姑姑来说是"那么一个地方, (在那里)一切都会得到补偿,正义得到伸张,没有病痛和失落,生活快乐,直到永远"。[7]她希望能和亲人化解多年的矛盾,真正在死后得以解脱进入天堂。在基督教传统中,天堂之所以被反复咏唱,在于它能给人美好的希望,鼓励人们忍受病痛的折磨,平静地对待死亡。虽然当今的人们已经知道,死亡意味着意识的消亡,但人们对于天堂的幻想并没有消失,对活着的人来说,现实虽然不尽人意,但是如果大家以诚相待,与人为善,终将获得"人间天堂"。正如小说结尾中伯纳德讲课时所分析的:"抛开'在天堂将获得永恒生命'的美妙之词,基督教教义所剩下的与世俗的人文主义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圣经•马太福音》中所讲的上帝的最后审判,其依据不是人们宗教信仰的坚定与否,虔诚与否,而是看他们在生前是否无私地扶贫救弱,是否积善行道。"[8]作者通过小说告诉读者,面对当今西方宗教信仰的危机,"人们虽然不可一味坚持基督教的神圣权威,不可能无视圣经神话的虚构性,但是人们不能抛弃其中的人文主义的本质,不能否定人对善与美的追求。"[9] 
  《天堂消息》的场景设置具有很强的象征主义特征,洛奇很明显受到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对于一个现代主义作家来说,场景不仅仅只是戏剧背景,它完全可以充当某个主人公,并表达象征意义。在小说中,夏威夷就不只是个场景,它几乎可以算是一个人物,一个把人们从日常思维和琐碎里拉扯出来的人物。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夏威夷给了他们逃离平庸的动力和勇气。"虽然洛奇对这个小岛进行了地理位置和环境描述,但是它的象征意义早已显现在小说题目中了。"[10]天堂,既指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也指净化心灵的一方乐土。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