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指导:论“文气”说与现代写作主体之关系
"文气" 说是中国古代使用最多、时间最久且最富特色的写作学理论。"气"的概念,在中国写作理论史上其内涵非常广泛而复杂,兼及于哲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写作学中指的是作家的精神之气,亦指气质个性和作家生命之元气。由于"气"的久远性和它内涵的多元性,"气"有了它研究的价值,同时,由于"气"的含义的模糊性和复杂性,"气"的研究历来是写作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现代写作学来说, "文气"更有其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
一、至真至诚的人格意识是写作主体的核心价值观
歌德曾说,在诗和艺术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得更加直截:"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精神者,殆未知有也。"人格是个体之间在思想、道德、尊严、意志等方面行为风格的差异,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那种"精神气质" ,一个人要有力量,有能力,就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对于写作而言,高远的人生境界、广阔的胸怀事业、深刻卓越的人生见识、充沛旺盛的创造激情、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气,乃至独特优美的个性气质,都是理想的人格修养。
所谓"至真至诚"思想应该成为写作主体写作观的核心,并把它贯穿写作过程的始终。古往今来,贤人大师们无不强调真诚的价值。从《易经》的"修辞立其诚",到巴金的"掏出自己的心",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诚"字。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终追求的是要有序的表达一种卓越的人生见解。因此,它要求作者具有高远的人生境界、广阔的胸怀视野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力,他应该将广袤的宇宙、人生、民族、国家纳入自己的心胸,而不应该是为了一己的的利益而奔走呼号;他应该生活在广泛、合理的参照系里,而不应该是一叶障目的井底之蛙。
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把"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为他的作文论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观点提出来。朱光潜先生同样也把写作上的"求诚",看作是对写作主体的一个最根本的要求;他把不能说谎作为练习写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二、积极的情感投入是写作主体认识事物反映现实的驱动力
情感就是人对现实关系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所带有的某种特殊感情色彩的具体反映。人们常把稳定而持久的具有深刻体验的情感反应看作是情感,如自尊心、责任感、使命感等等。
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非常突出。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活动,都是从情有所动开始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融这样概括:"一个作家总是从他的内在要求出发来进行创作的,他的创作冲首先总是来自社会现实在他内心所激起的感情波澜上。这种感情的波澜,激动着他,逼迫着他,使他不能不提起笔来。"文学更是注重作者本人的情感经历,通过塑造出自我的形象意境,给心灵一种平抚。写作的目的,似乎也只是在于能获得这种心灵平抚的感受与创作后的平静。
三、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写作者的必备精神品质
写作作为一种独立的、艰苦的劳动,要求主体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品质。曹雪芹写《红楼梦》,增删数载;托尔斯泰写《复活》,前后修改达十一年之久;歌德写《浮士德》,几乎耗尽了他整个生命。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很难相信人们能够进行坚持不懈的写作。
要想写好文章,必须树立大志,增强自信,要根据社会需要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有高远的志向,写文章便会视野开阔,立意高远,便会见常人之所不见,发现至美可观之物,并以高屋建瓴之势信笔挥洒,从而使文章字里行间灌注一种浩荡顺畅之气。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由于缺乏道德感的约束,一些作家已经丧失了做人的基本素质,诸如诚实、负责、同情、自律等。由此看来,人生的追求和精神的磨练对写作是何等的重要。
提高写作主体的人格、情感和精神素养,需要长期的文化的熏陶、思想的磨砺、心灵的锻造,自然也离不开写作主体不懈的精神追求,需要高尚的道德修养,真挚丰富的情感、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需要对社会、人生透彻的思考和参悟,需要对自身心灵、精神世界深切的体验与蓄积,还需要对语言文字技巧熟练的运用等等。
孟子的"养气"说,强调以道德践履为核心,平衡人生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创造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养气"说的生命美学意蕴。可见,"养气" 说对当代作家修养和生命美学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就是说作家处在肉体、心灵、他人、社会等诸多要素构建的巨大的生命系统中,只有不断贯通谐和各层面的生命关系,才能开拓生存发展和艺术创造的无极之境。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