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论文写作指导:浅谈诗歌的草根性写作

来源: 2017-10-09 00:37

 一、草根诗歌的定义:
  近年间,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草根"一词开始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草根"英译为"grass roots",出自十九世纪美国流行的寻金热,相传在一些山脉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蕴藏着黄金。20世纪传入中国,词义扩展到社会文化学领域,带有原生、民间之意,又因其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野草精神被赋予了顽强、生命力强大等意义。
  草根,狭义上说,成了很多人对底层大众、普通百姓的代名词,而草根诗人,也就是从底层民众中走出来的诗人。2003年,诗人杜马兰在《上海文学》第九期"木心"栏目发表"诗观"写到:"我以为,我们终归要回到诗歌的草根年代。我们还是要像祖先一样,只为着认真的情感,而认真写诗",首次将"草根诗歌"的概念引入大陆诗界。同年11月,诗评家李少君在沙家浜诗会上也提到了"草根性"写作,直到2006年给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一、针对全球化,它强调本土性;二、针对西方化,它强调传统;三、针对观念写作,它强调经验感受;四、针对公共化,它强调个人性"。对此定义,多位学者进行过评价。青年批评家向卫国就认为这四个问题可以合并成两个:"一个是现代汉诗的西化问题;一个是观念写作的问题;四个强调也可简化为两个:本土性与个人性(或经验感受性)……一言以蔽之,它强调根,强调来自'灵魂'的原始的活生生的切身感受、感觉"。
  关于李少君对草根诗歌所下的定义,笔者认为并不十分精准。"原创性"、"个人化"这样的标签似乎贴的太大了些。文学艺术本就是建立在原创性的基础之上,而诗歌也本就是带有个性色彩的生命体验,与流派、写作形态的不同无关。对概念的定义如果过于扩大,就有可能模糊了它的特指性,导致名号很响亮而实质内容苍白,反而大大降低了它的可识别度。而向卫国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阐释则更突出了专属于它的特指含义。当然,"草根诗歌"这一概念所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学者们对其定义也并不是最终的或静止的,今后很可能将继续完善、修正。
  二、草根诗歌基本特点及发展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极大成就。我国创作诗歌的人本就有很多,但过去能在纸制媒体上发表的毕竟只是少数。而现在传播方式的多样尤其是网络的高速发展为广大的诗歌爱好者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平台。尤其是在有重大的社会命题出现的时候,整个社会所积蓄的巨大的诗歌创作的能量就会爆发出来。
  1.草根诗歌的范围
  目前来看,草根诗歌最大的发源地和舞台应该是依托于网络发展起来的各大诗社、诗坛、诗歌圈与文学社。当然,草根诗歌绝不单指网络上普通民众的写作。现在对于草根诗歌的范围似乎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界定。但笔者认为,打工诗歌、部分校园诗歌、乡村诗人的作品,甚至一些出身底层的民谣歌手创作的歌词都应该囊括进草根诗歌的范围。只要是带着自己独特的生存背景和个性,不是观念写作或粗鄙简单的口水诗;只要是具有相当的原生性和深度,当然这里的深度指的并不是那种语言或思想上的逻辑的思辨、哲学的高度,而是沉甸甸的生命意识,这样的诗歌就都算是草根诗歌。
  2.草根诗歌的特点
  草根诗歌并不仅仅指内容题材的日常化、平民化和语言上的口语化,从新诗产生以来,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身份的诗人都曾以凡俗生活、日常琐事入诗,语言风格也不全都是晦涩抽象的,或许这些特点能作为它与知识分子诗写的区分,但绝不是草根诗歌所特有的。
  草根诗歌,作为来自真实的底层生活的经验、记事和心声,首先,它是对一些学院派诗人所提倡的与现实和大众脱节的"纯诗"的反拨。没有西方新思潮、新观念的引领,无需天花乱坠的技巧和考究的艺术标准,它绝不是观念诗歌。草根诗人们的作品或许只是对简单的生活经历的描述,但他们对于脚下所踏踏实实站立的、对于自己和同胞血亲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的关注和感受却要深沉又真挚得多。诗歌本土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语言、句式、语法这些外在形式上的去西方化,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在精神上把个人的现实生活、生命存在、地域背景之根都深深地扎入传统文化之中,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继而开出美丽的花。比如宁夏的农民诗人张联以《傍晚》为名,写出了几百首乡村生活的诗作,第11首:"傍晚的牧羊人正背对落日/看着自己的影子/坐在茂盛的草丛中/身旁的羊铃叮当/呼吸身上/一天来/太阳的焦味好香/思索着迎面风的凉意",夕阳下,草丛中,呼吸太阳的焦味,感受风的凉意,人与天地水乳交融的那份自然与随意。正如诗人王小妮对《傍晚集》所作的评论:"傍晚,被赋予了一种张联的'诗意'……那些神圣静谧不可扰乱的、略带神性的、新鲜的傍晚像多幅图画……那是一个农民得以安稳的土地和寄托"。
  其实,即便是写作同样的题材,不同于来自知识分子的俯瞰视角和怜悯心态,对自己的真实经历进行描写的草根诗人们为生活流下的血泪、发自肺腑的呐喊、对民族命运的见证,都比别人虚假的怜悯和空洞的拯救要有意义的多。比如,获得中国首届打工诗歌奖的程鹏的《装修工》:""啊!我的青春充满了油漆的色彩,我的呼吸在甲醛里游走/我的脉搏在跳动着110万伏的电流/啊!我的姓名被埋在施工证,我的爱情也被写在这张卡上/包刮淘金的梦想都缩写在这张卡上/啊!风惯于把这些带走/我还剩下些什么",装修工出身的程鹏,把他用青春和生命在浇灌的这个职业,装修工人所面临的危险性和低下的生存境遇、生活层次,通过一系列排比和几个细节展示出了身临其境之感,具有深沉的感人肺腑的情感力量。同时,这一类题材的作品还反映出了全球化时代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所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即异乡人对自己生活和服务的这个社会所存在的身份认同的疑惑,如北漂草根诗人高志坚的短诗《心归何处》,面对失根之痛和身份认同的犹疑,他们只能孤独而执着地审视自己内心难言的伤痛,然后默默地忍耐、接受、成长。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