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论文写作指导:谈写作中文学性的培养

来源: 2017-10-09 11:20

  长期以来,语文的应试性取代了文学性,教师在教学中习惯用片段分析替代文章的整体感知,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却轻视内容情感的感受,工具化应试远远重于语言的欣赏感悟,这些现象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痼疾。因此,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就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越来越小。那么出现学生创作源泉枯竭也是理所当然,不能读取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当然也就不能写出生动精彩的文章。 
   要想改变学生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状,教师就要重新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唤起学生对写作的创作灵感以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界,而这一切都要从加强语文文学性教育着手。 
   那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中的文学性呢?阅读教学是其源,创造性写作是其本。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若想提高写作中的文学性,首先要注重阅读中的文学性。学生先要学到、悟到,才会品到、写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古诗文的学习。中国古典散文、诗词所含有的文学性不容置疑。这些文言诗词叙事简洁,语言精练,描绘的意境开阔深远,蕴涵的思想感情极其丰富。特别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古诗词,无一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范本。教师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进行朗读、背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深入剖析其中的意境感情,让学生学会赏析,从而初步掌握古典诗文的语言文字特色和表现手法,进行文学积累。大量的实践证明,扎实的古文功底可以提高作品中的文学性,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对提高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对文学名著进行比较性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的最好教材。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列出了中学生必读的文学名著篇目,它们各具特色,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故事性、文学性较强。对于这些名著的阅读要从比较入手,要从叙事角度、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刻画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其文学内涵,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和整体感悟能力。由于文学名著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而新课标也只是要求中学生作一般性了解,侧重点在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因此,对名著进行过细、过多的分析是没有必要的。"名著导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名著,感受文学的魅力。 
   3.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学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语文课程基本上是由文学作品组成,文学性当然也就成为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那一篇篇精美深刻的名家名作,语文教学该如何开展?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个"范例"来学习语言文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在对教材的把握上,教师不能以过多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的自我感悟,不能割裂作品的整体性,否则,文学性也就无从谈起。教师要还原课本、教材的文学作品本来面目,以欣赏感悟为主,努力引领学生去发现作品中美的地方,去体会作品中思想深刻的地方,从而使学生得到熏陶、感染和提高。这才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4.学会阅读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地方,就看你有没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优美的文学作品不也是来源于生活吗?像《口技》《与朱元思书》《安塞腰鼓》《最后一课》,无一不是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结果。"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必须要让其学会阅读生活。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