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丰盈内心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人们所关注的是学生成绩如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付出与语文课的价值,用分数来计算,永远是不等价而且低廉。学生在惨烈的"唯应试教育"中,分数达到了,但语文能力极差,精神内核空虚。在"唯应试是图"的教育中,语文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的功能。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要求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成与人格养成"。生命关怀已是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立人"为中心,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还要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重视阅读,提升文学素养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学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更是我们语文老师永远做不完的功课。课上课下,翻开手中的书卷,随书中人物或哭或笑,跟书中伙伴或跑或跳;看真情如灯,品人生似棋;与名师对话,悟人生真谛;心灵得到润泽,生命便有了张力--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所以单纯教学一本教材的语文课堂是单薄的,广泛的阅读不仅是学生心灵滋养、语文素养提升的需要,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我在平时散读时,注意留心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经典、诗词歌赋、生命鲜活的现代散文或小说,读到自认为可以和学生共享的,便利用语文课时间读给学生听,然后彼此交流感悟,学生甚是喜欢。我和学生约定,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5-10分钟,是 "诵读欣赏"的时间,每个人将自己看过的深受感触的文章进行分类整理,如"励志类""道德类""情感类"等,轮流读给大家听。这些文章或指引着学生奋发努力、自强自信;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思想的引领、心灵的启迪。那些融汇着至真、至纯、至善的人间真情的美文,曾打动了无数学生的心。
最难忘的是朗读《娘,我的疯子娘》一文:"二十岁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的当众小便……"学生起初随文字而笑,渐渐变得脸色凝重,他们的眼神和表情告诉我,他们已被文字吸引,被情感所动。树儿娘被婆婆撵出家门了,学生皱眉了;树儿娘被丈夫打了,学生的眉头揪起来了;树儿娘为给儿子摘桃子掉到悬崖下了,学生泪流满面了……永远难忘坐在最后排哭得最厉害的小进:"疯娘太伟大了,别看她平时疯疯癫癫,痴痴傻傻,对儿子的爱却不傻……"这样的泪水,这样的感悟,岂是草草的略读所能企及?真挚感人的美文,悄悄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改变着他们的行动……
"读经典,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让学生人格健全、高尚,我们教学应多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和它们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让学生有机会去认识善良、勇敢,热爱自由,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认识到生命的神圣、个体的尊严、自由的无价,为个性发展储备下必要的精神资源。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它往往能凭借丰富的思想内涵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发生深刻的变化。扩充心灵空间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无论是《红楼梦》还是《哈姆雷特》,其深刻的寓意、对生活的洞察力至今仍给我们许多启迪。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借助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更广泛地从文学作品中领略人文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崇高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人生教育,充分地感受人物坚毅的形象美、崇高的品行美和庄严的生命美,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纯洁、内心充实、精神丰富的人。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描写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青年的奋斗历程,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身上体现出的一种对苦难的超越精神不仅仅反映了中国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迈进,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这的确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我将它推荐给了我的学生。
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对美丽生命消失的悲悯与哀痛以及对岁月易逝,光阴难握的无限感慨让人产生无限共鸣。我告诉我的学生:每一个人都拥有或曾经拥有过青春,但每一个人的青春又注定会流逝,但人生并不因此而虚无,既然回忆往往是美丽的,那么,即便仅仅为了让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份美丽,我们都得好好努力!
还有余华的《活着》,它让人即便是在最困顿的时候还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富足,是啊,活着真好,你还过多要求什么呢?拥有生命才是最真实的唯一。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陶冶情操,丰厚文化底蕴,"读经典之书,做有根之人。"
二、作文要反映真情实感
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我们的作文训练不能只重形式而忽略内容,不能只教文不育人,"文如其人""要作文先做人",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如果单纯从写作形式去训练学生,那么我们就发现,经过一段时间认真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审题把握住了,结构比较合理,语言也通顺流畅,但从总体上看却不是好文章。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写出独到的情感体验,就如同人没有流动的血液一样,只能是僵尸一具,好的文章之所以动人,关键在于情感和见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