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论文写作指导:心中有素材 写作不慌张

来源: 2017-10-09 13:44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不容小觑,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状况却是学生难学,老师难教。若想解决这个教学难题,就要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是有"米",即便是"拙妇"也不会为一"炊"发愁了。作文和"炊米"、乃至和"盖房"一样,若心中无"斗米"、胸中无"片瓦",又怎么可能做得了饭、建得成屋呢?这"斗米"、"片瓦"便是作文的根基--素材。如何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形成文质兼美的习作呢?我认为应从写作素材的来源和积累、消化吸收素材的方法方面来探讨。
  一、万事万物皆可入文
  都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对于写作来说,"粮"从何来呢?其实只要注意观察、留心生活,那么处处皆学问,时时皆文章。
  (一)丰富的生活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作文来源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清晨,背着书包、迎着朝阳走在杨柳依依的上学路上, 伴着鸟儿叽喳的欢叫,一张张微笑的面庞与你擦肩而过,心中是否早已哼唱起欢快的曲调?温暖的阳光洒进窗棂,照耀着黑板前老师辛勤的耕耘,是否使你意识到生活在幸福之中?只要引导学生用心关注日常生活、感受内心世界,那么,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问候、一缕温馨的灯光, 都会成为笔下的涓涓细流,昼夜不息。
  (二)宝贵的课本资源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最便捷的写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课本,这里是素材的宝藏。我们知道,入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反复斟酌的精品中的精品,我们可以从中提炼丰富的写作素材。
  1.一篇课文多角度运用。
  《劝学》谈及学习态度要"坚持"和"专心"的句子分别为"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阐述学习方法注重"积累"的句子"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成焉;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由此可见,同一篇课文,我们根据作文立意不同可以从中提取不同的素材作为作文的材料,大大提高了素材积累的效率。
  2.同一人物或事件的多角度解读。
  学完《荆轲刺秦王》对荆轲其人其事的评价根据不同的立意而有不同角度的评价,或认为荆轲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或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举动不足取,这样的行为也不会取得好的结果等。如此积累,学生大可以各取所需,为文所用。
  3.同一主题的多角度描写。
  关于秋的句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郁达夫《故都的秋》)
  (三)关注传媒,倾听时代声音
  当代中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因此看问题、写作文要把握时代脉搏、具有时代特色。中学生了解社会最直观的途径就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传播媒体,这里可以说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又一块肥沃土壤。
  (四)走近名著,吸取精华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诞生了无数的大家圣贤与经典名著,成为我们文学创造的源泉和力量。她以其伟大的历史高度、精神力量和人格情感,历百代而不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引领学生亲近名著:
  (1)选取学生自身感兴趣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天都要阅读一部分,对那些让自己回味无穷的句子或段落自觉摘抄背诵,同时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2)利用名著导读课,教师通过学案导学,引领学生完成同一部著作的阅读,并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讨论和分析。同学们各抒己见,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认识。
  (五)联想与想象,作文的双翼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想象力是一个写作者最重要的、最宝贵的素质。 想象和联想都是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写作的基础之一。没有想像和联想,也就没有作文,两者是写作的翅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从想象与联想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1.艺术引领想象。
  语文教师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如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丰富的栩栩如生的画面,不同的音乐带来不同的画面,画面越丰富,落实到文字表达中就越充实。
  2.文字引领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生动形象的词语、意境丰富的句子, 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句相关联的情景,并用形成文字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情节合理想象,或补充省略的情节, 或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想象成一幅画,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描绘。
  可见,生活中的虚虚实实都可以成为作文写作的内容,只有注意积累,总有让我们写不完的内容,表达不尽的情感。
  二、胸中有竹、下笔有神
  若想写作时对素材的运用得心应手,仅是停留在搜集素材的层面是不够的,还要内化素材,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可谓胸中有"竹",才能笔走千里且妙语连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素材消化吸收:
  (一)背诵
  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那些名篇、警句、成语、典故,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脱口而出,成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招之即来,诉诸自己的笔端纵观历史,大凡有所建树的作家、思想家、文化人都是喜欢背诵并善于背诵奇文妙章的高手。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背诵,定期进行检查,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奖励。
  (二)概括
  面对众多素材,有些甚至是冗长的表达,该如何将其融入到作文当中呢?此时需要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的表达素材中内容的中心大意,并根据作文的立意而做到恰当概括。有些时候甚至用几句话、几个词语就将材料信息提炼出来,这样经常性的概括材料,作文需要时便信手拈来,提高了作文的效率和质量。
  "合抱之木,生于好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要注重作文的基础,加强素材的积累和理解消化,那么你也可以在作文这个巨大工程里从容的修建心中的摩天大楼;只要关注生活、热爱学习,你也会成为作文方面的"巧妇","炊"出丰盛的作文"盛宴"。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