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论文写作指导:加强写作指导,创新学生作文

来源: 2017-10-09 18:38

 作文是绽放在学生自己心灵的智慧花朵,是学生诗意心灵话语的自由表白,是学生个性人格的自我展示,是学生创新花朵绽放的美好田园,是学生想象之鸟自由飞翔的广阔天空,是学生与生活、文本、大师、自己的心灵真诚对话的自由平台......因此,指导学生写身边的真人和真事,写自己的真观察和真感受,写自己的真思考和真体悟,进而写出新意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拓宽训练时空,倡导自主写作 
  从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不在乎字数、题材,只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就行。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二、加强写作指导,追求标新立异 
  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仅靠华丽的词汇、标准的结构是不够的,而必须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学会标新立异、善于创新。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总也不会写出好文章。 
  1、立意出新,引领全文,学会多角度思考。 
  立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文章的的立意要有创新。因此笔者在教学生作文时,特别强调审题时的自我排除。就是以前写过的内容决不再用,要选择以前不曾考虑过的角度。比如《春天》,这个文题是学生肯定遇到过的,如不特别要求,学生就重复写小草发芽,春风吹动,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顶多再抒发一下对春天的热爱的情感。所以我在学生写之前就限定学生不能写这样的文章。开始学生觉得太难,我就启发学生"春天"并不是只在自然界才有,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春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象征着新的开始,代表着新的希望......也可以写春天里发生的难忘的经历,动人的故事......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写出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就是人生的春天;有学生写与同学的友谊在经过波折后和好如初,感觉友情就像春天给人以温暖和希望......总之,同一作文题,入手的角度,应从题意的需要出发,不能只着眼于从正面选点,重复别人的思想和感情。必须从常规思维定式中跳跃出来,放开眼界,从纵面、横面、反面、侧面......去立论,力求新颖,令人信服。 
  2、材料出新,丰满血肉 
  ⑴要典型新鲜。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最能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代表性材料。写好一篇文章,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深。例如《谈改革》就只限于什么是改革,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革?固然这些是要解决,但在写作过程中,为什么不能有所突破?就拿"怎样改革"来说吧:一般只写"要大胆","破怕字","敢创新"等,举出的例子不外乎是不怕批评,不怕讥笑,不怕失败(包括不怕告官),请问用一个不怕死行不行?鲁迅说,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这不是极典型的材料吗?当前存在的是别人知道的材料大写特写,别人不知道或很少知道的就少写或不写,这种倾向务必扭转。 
  ⑵要缜密严谨。这里提及的主要是议论文,要求在选取例证时,要尽量做到面面俱到,正面的,反面的;已然的,必然的,偶然的;个别的,普遍的,历史的,现实的,都要顾及,要周密考虑,认真选择,否则就会出现漏洞,甚至在写记叙文时也要缜密,切不可前言不对后语。例如:青出于蓝胜于蓝,要考虑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新的也可能被淘汰;嫩竹扁担挑重担,应考虑本身质地的突变--青年也有变质的一类。学生倘能统观全局,就不致于看法片面,也就不会在作文中出现顾此失彼的缺陷了。 
  3、拓宽思路,展开想象 
  许多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感到肚里空空,没什么内容可写,针对题目及要求,往往容容数语就觉得己言尽词穷了,好不容易写成的文章也是单调、乏味,内容肤浅。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的思路不开阔,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只会就事论事。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想象力。例如看到繁星点点的夜空,我们就会想象出浩瀚宇宙的奥妙;看到蚂蚁搬家,我们就能想象出许多故事来。要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关键在于平时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素材,运用"相似联想"、"类比联想"等多种方法来深化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在作文时行笔自如、出神入化。 
  三、多方润色语言,彰显文章色彩 
  常有譬喻说,一篇文章,观点、主题是灵魂,结构是骨架,材料是血肉,那么语言是什么呢?出彩的作文语言要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富有文采。 
  1、用心推敲词语 
  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写诗炼旬是"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都是反复锤炼语言的典范。表现人物动作,要用一个最好的动词;描述事物的性质,要用最好的形容词。"僧敲月下门"中的"敲"远胜于"推",原因就在于既符合常人情理,又达到以动写静的效果。"春风又绿江南岸",写出了春到江南,绿色初盛的景色。此诗用一"绿"字振起全篇,从而凸显了全诗意境,自成高格,成为千古名言。因此,要做到语言准确生动,要注意学习课文中的名篇。只要我们教师经常指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典型的例子进行琢磨,做做观察和炼字练习,学生的语言一定会更有表现力! 
  2、善用修辞 
  文章要富有文采,生动形象,借助修辞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诸如:比喻、拟人、引用、排比、对比、反复、夸张、设问等,如:"一个人思想的变化,会使他的人生发生转折;一个领导观念的变化,会使企业的命运发生转折;一个政策、方针的变化,会使一个社会发生划叶代的转折。"该语段采用排比的修辞,在增强语言气势的同时,更彰显了作者认识层面上的推进和深入。 
  3、妙用蕴语结尾 
  作文结尾尽量"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进入更高水平和境界。例如:请忙一些吧!做一个"富贵闲人"是快活的。可若都是闲人,没人来忙着工作,怎么行呢?总之,危难之时。尤其要忙;太平岁月,也断不可懈怠放松。在不过度的情况下,还是该多忙一些,不是吗?(《请忙一些吧》) 
  总之,作文是一种精神创造,作文中的语言更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一个人的骨架、血肉,甚至灵魂可以是相似甚至相同的,但每个人的面貌肯定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适当的运用贮存并模仿一些好的模式,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像作家一般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只有鼓励学生多写多练,经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创作过程,方可进入真正的自由写作新天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