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指导:积极写作 交流经验
1993年7月,当我在金华文物市场地摊上捡起一本《收藏》杂志来看时,高兴得如获至宝。因为,这一新创的、填补我国期刊空白的杂志,正是我所梦寐以求的读物、梦寐以求的园地。我马上补足创刊以来的杂志,试着向《收藏》编辑部投稿。那时,稿件刊出的周期很长,我的第一篇稿件刊于1994年第一期。这一年,我有7篇稿件被《收藏》发表,第二年有9篇被发表。于是渐渐引起了读者的注意。有一位读者先生写信来,要向我"学习",附来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书画鉴定师…'导师"等许多头衔,吓得我这个毫无头衔、从没印过名片的"白丁"连信都不敢回。又有一位读者先生写信来要我出专集,他愿意资助我人民币300元。我非常感激,连忙去信婉谢,说明我的作品都是"速朽之作",不值得出专集。
2005年,同为《收藏》的作者,通讯后成为挚友的北京周继烈先生,主动联系浙江大学出版社李玲如女士向我约书稿。盛情难却,我集一书稿,于当年出版了《书画收藏与鉴赏》。此后,一年一本,共出了5本。我文我书,务戒人云亦云,力求不失新意。举凡书画之发展,历代之得失,画家之功过,书画之疑义,画价之变幻,装置之格式……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文我书于手操书画、牟取暴利者似无所裨益,唯求心态平和、神游书画而已。我在第二本书《清磬远韵--书画印泉趣谈》(图1)的《自序》中说:"童时随曾祖母小住荒村小庵,夜间与村民听老衲宣讲'宝卷'(一种民间讲唱文学》,说至结局,善恶报应。老衲'叮--'然一声,轻叩铜磬。其声清越悠扬,透壁飞散,轻觳(有皱纹的纱)蒙山,细雨跳江。回视中庭,月光如水,竹影似藻,人心如洗,尘埃若涤。方今言必及钱,事必牟利,红尘滚滚,人声鼎沸。我书一声清磬,一剂'清凉散',读者能听得弦外之音,便是善意识。"
我年轻时,"嫉恶如仇,从善似流。"在旧社会撄(触犯)人逆鳞,几遭不测。老而习性未改,见到假书画每喜指指点点,招人之厌。近来,我觉得应该学学文徵明、吴昌硕、启功等大家的厚道,装一下"糊涂"。
现在的书画市场,赝品每得天价,珍品乏人问津。上辈用以欺骗外国人的假书画,如今"回流"欺骗中国人,难道这也是一种"报应"?时运如此,非几个人、一帮人所能"回天"。造假的队伍、运转书画市场的队伍如此庞大,都要吃饭,都要赚钱,堵得住吗?
不说反面,讲讲正面的。我觉得每个书画收藏家都有其可歌可泣的经历、值得警惕的教训。将这些经历、教训写成文字,便是绝好的收藏史。早年,我有一位藏友曹天风,藏有一幅周恩来1939年视察绍兴前线时写给他的大中堂:"……因抗战机缘,得来故乡扫墓,承曹先生远迎,复得聆谠论,极感奋,爰录吾乡沈复初先生近作。""谠论"是指正直的言论,曹天风有何"谠论",能使周恩来"极感奋"?原来,他担任绍兴各界欢迎周恩来的总代表,在欢迎晚会上讲:"地球向东转,世界向左转,是两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曹天风在杭州任中学语文教师,喜欢收藏书画,与我很熟。有一天,他把湿袜子晒在电线上,因电线老化冒出火花,被校方除名遣送回老家天台。过了20多年,我在天台重遇曹天风,他告诉我,所有藏品已不知去向。后来,我看到周总理墨宝展出于浙江省博物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