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论文写作指导:电视新闻写作应体现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来源: 2017-10-09 23:38

 很多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人认为将新闻与文学放在一起容易对新闻的真实性有所抵消。文学要创造艺术典型,基本的手段是虚构,而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虚构是新闻的死敌。但是,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人越来越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我们只一味生硬地告诉人们一个事情发生了,受众对那些板着面孔的文章往往不屑一顾,他们更喜欢那些具有新闻性、纪实性同时又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和较鲜明的文学性的报道形式,有人情味的东西将更能打动读者(观众)的心。好的新闻作品让人读来回味良久,对人有所启迪,对社会进步有所裨益。 
  电视新闻写作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必须具备真实性;同时,新闻写作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它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这两方面是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应该兼具的要素。笔者结合自身担任电视新闻编辑五载的经历,试论新闻写作真实性与文学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真实是基础,是根基;文学性是基于真实性之上的深加工。 
  电视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是新闻众多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这是不容置疑的。离开真实,新闻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在新闻写作中,个别记者追求轰动效应,虚构新闻、编造新闻,仅仅凭借想当然就去写作,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新闻当事人。这样的新闻报道即使写得天花乱坠,仍然没有任何新闻价值。 
  这里有一个"度"很难把握:新闻离不开与事件相关的事实,抒情只是缘事而发,并受事实约束,所以要求记者要掌握好抒情的度。新闻写作既要不违背真实性原则,又要有作者自己的鲜明立场:即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批判什么。这点是作为舆论喉舌的新闻媒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新闻写作中,作者应同时注意这两点的和谐统一,才能使新闻作品既不失真实,不违背新闻的基本规律;又令人爱看,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从而使转瞬即逝的电视新闻作品能够令人有所回味,从中品咂出人生的哲理。 
  其次,新闻写作具有文学性,就要求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新闻作品具有文学性对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尤其需要能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本事。 
  电视新闻写作的艺术性也体现在对于新闻事实的创新表达上。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表达自己对事物独到的见解、感受和认识。这是我们在新闻写作中感到较难的。正如歌德所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只有对种种社会现象或事物重新思考,从"心"的角度,用"新"的角度,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好新闻。 
  好的新闻作品不仅能告知人们一个事实,还能使人们在观看新闻的时候,充分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穆青先生就提倡"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将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中。 
  电视新闻写作应通过增强文学性来加大其渗透力,以达到吸引更多眼球和引起更多共鸣的效果。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通过运用镜头语言和解说词,借鉴文学叙事手法,增加感情因素(有些是记者本人的,有些则是主持人的即兴发挥),在坚持事实真实的前提下,适当地增加了一些感情色彩,将许多原本极为枯燥的新闻素材变得有血有肉,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各报的新闻记者们使尽浑身解数,想方设法让'实话实说'的新闻借助文学的手法去'实话巧说',使之更为深刻、精致、感人并富于文采,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记者在从事新闻写作时,除了要注意新闻语言的准确、简明、通俗外,还应注意新闻语言的锤炼,进行语言创新,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新闻语言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运用充满时代气息的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来源于广泛的社会生活,通俗易懂,形象贴切,琅琅上口,招人喜爱。鲁迅就曾主张:"从活人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儿,搬到纸上来。"'英国报业之父"笛福也曾说过:"我的写作原则是假设面对500个不同职业的群众讲话,而使每一个人都听得懂",为了使"每一个人都听懂",我们有必要在写新闻报道时,多采用那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语言,选择"有生命的词儿",使语言表达形象化、生动化,这样,读者读后才会印象清晰、深刻。 
  新闻报道的生命是真实,随着时下新闻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各个媒体的报道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在保证事实真实的前提下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将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得以再现,达到传播者与受众双方的情感互动,这样的新闻才可能在大众心目中留下印痕。更多的受众希望能在新闻报道中获取精神上的感动与满足,培养有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仍旧采用以前那种说教的语调来写新闻,必然会遭到受众的排斥。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