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论文写作指导:青年时代的写作

来源: 2017-10-09 23:53

 1954年,法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件引人注意的事:一个18岁的女学生写出了她第一本篇幅不长的小说,它不仅得以出版,而且轰动一时,其印数达到84万册之多,获得了这年的"批评家奖"。对此,当时不少人认为,法国当代文学中出现了一个"神童"式的人物,一个罕见的才女。这就是弗朗索瓦丝·萨冈和她的处女作《你好,忧愁》。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天才,也不缺乏天才式的写作,在他们青葱岁月时,便亟不可待地擦亮激情的火花,光芒四射,又速速地被此起彼伏的潮流湮没了无痕迹。青春意味着激情、敏感、尖锐,意味着才华。但才华从来不是通行证,它不具备保险的功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在挥霍掉最后一点才情之后,接下来便是永远的沉寂。同样的例子相信还有不少,很多天赋异禀之人,在青年时代,便写下了此生再也难以逾越的成名之作。相比马尔克斯38岁才开始动笔写《百年孤独》,我对类似于萨冈这样的"天才"短命式的写作方式感到惋惜和同情。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其"老而弥坚"。所以也许可以这样说,在经典的殿堂中,青春写作不能缺席,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947年8月份,哥伦比亚20岁的青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阅读了《变形记》后,天受启发,创作了短篇小说《第三次无奈》。小说发表后,反响很好,青年备受鼓舞,第二年,他又开始了《枯枝败叶》的创作,从此走向了漫长的文学旅途。和萨冈相比,相信真正有文学信念追求的人,受加西亚的影响和启发会更大些。 
  本期推出的三位青年作家,都有着坚定的文学追求。他们的作品,大多数我都读过。曹永之贵州"野马冲"、吕魁新构建的山西"墨县"以及曹潇青春小世界里的校园时光,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炙学抱负和理想。三位都是80后,和1947年的马尔克斯一样,正处于文学的起步阶段。他们和前一拨80后作家相比,审美趣味和情怀则迥然不同。他们更贴近现实、贴近大地、贴近生活,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自觉责任意识。和之前80后青春写作的唯美颓废风格相比,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两路人。在文学的长河中,以"代际"来划分的文学本身就是荒谬的,是忽略不计的。时间对一个人的生命采说,也许是件残酷的事,可作品如能经历得起时间的洗礼,那是何其莫大荣幸之事!我想,这三位心怀远大文学梦想的青年作家,他们的目光不可能只停留在"青春写作"的音符上,在他们在面前,还有更恢宏悠长的交响曲在等着他们。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