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论文: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新方法
1 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更喜欢拿着书本闭门造车,注重技能型训练胜过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社会时事的变迁缺乏了解,不能敏锐的观察到社会矛盾的根源,更不知道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化解社会矛盾,变成了纸上谈兵。诚然,信息化的社会,书本和网上都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但资料的收集并不能替代亲身感受,而且书本、网评也多出自个人的言论,缺乏公正性、客观性和系统性,照片的拍摄多限于建筑节点,对建筑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建筑的尺度、材料的质感、形成背景却不得而知,所以对信息的理解也只能是片面的。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等前沿理论也仅限于了解阶段,却鲜有深层探究和运用,使得学习对于服务社会的意义大大削弱了。由于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的繁荣使学生面对广博、多元的信息知识,需要用冷静的头脑,慎重的选择和学习。碎片化的知识基础只能让学生根据建筑的表象照猫画虎,而没有学到建筑的本质。只有将这些信息经过筛选,变成有条理、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中,才有助于学生提高学识能力。
2 教师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对专家的理性化塑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专家已经抢占了通才的位置,成为唯一被社会认可的方式,这样的社会主流导致了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价值观偏离。伴随着科目门类越分越细,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越走越精,关注更多的是纯技术或偏僻的知识,专业外的知识认为是不值得追求的,使得上学越久,学到的范围越窄。而实际上设计即为整理世界万物的艺术,所需的知识也是相通的,如果只把专门教育读得很专精单一,就变成见木不见林;好像在隧道里面开车,只看到前面一点,左右则是漆黑茫然。每一个人都专精而孤单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行中,然而却不了解别人,无法与人沟通。正如杰斐逊所说"假如一个国家是文明国家,但同时又是无知而自由的,那么她不会继承什么,也不会创建什么",所以"专门"科目只有加上"通识"科目,才能形成"专业"。就建筑学而言,如果没有美学的素养,则所盖的建筑物欠缺美感;不懂环境生态学,则可能在设计和施工时,破坏了建筑物附近四周的自然生态;如果没有力学常识,所设计的建筑可能无法实施。因此,只有专门教育加上通识教育,才能培养专业的建筑设计师。目前在建筑学的思想上,仍然把美术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重建筑的艺术性,轻建筑的科学性、技术性和社会性;重画面而轻设计,重视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基本理论的教学。形式只是设计的表相特征,适应性才使设计的根本;技能只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却不能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将使得学院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而且不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由于一直延续了师带徒的手工业方式,一对一的给学生改图,交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处理手法,针对性的解决设计问题,却忽视了系统的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3 教学改革的方法
3.1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授课的优点很明显,能让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授课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学会知识点,并对重点的知识掌握的更好,课件的制作非常重要。针对房屋建筑学的课程特点,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建筑没有很明确的概念,授课老师的责任就更加重大。在课件制作上要更加精良,在有些复杂的章节,可以加入一些动画,让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作者在课程中采用了部分的动画,效果比较明显,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例如墙体加固措施部分,圈梁的定义,板书和一般的课件不能很好的解释,但是采用了动画的方法,讲解起来比较简单,学习起来也比较直观,很好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对于没有去过工地的同学,建筑的施工是很抽象的,老师可以采用播放录像的方式来让同学们了解施工工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
3.2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填鸭式的教学取得的效果不好,我们应该提高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去自觉的学习,这样比填鸭式的教学要好,效果也更加明显。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其职能,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教学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指导与自学的辨证关系,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为以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发挥学生的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着眼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过分注重接受性学习,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既然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就谈不上教学效益的提高。
3.3 与学生角色互换
改变传统的"师带徒"、"一言堂"的设计教学方法,实行关门教学与开门教学相结合,利用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从单纯依赖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转向教师讲授、学生自讲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形成师生良性互动;从依赖课本,转向现实案例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学生送出去,把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请进来;在调查的组织上,通过建立兴趣小组,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校课堂进一步延伸至社会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研究组---第二课堂,课程设计题尽量选用竞赛、招标或生产的实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行动,让学生们真切地了解社会的复杂性,了解到自身学到的知识与他们应该学到的知识之间的差距,进而使学生学会思考个人价值以及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从单纯技能的培养转向重视综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综合训练。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让学生知道了老师上好一节课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么轻松,亲身体验到讲一节好课,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理解并尊重老师的劳动;其次,培养学生自主钻研教材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种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方法。其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集集体的智慧来处理问题。
从教师本人来说,听自己学生的授课收获比听同事的授课收获还大。听同事的课,我们一般重在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而听学生的课,我们可以来更好的反思。以前,都说老师、家长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其实,反过来看,学生也是老师、家长的一面镜子。在学生的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同学是模仿了我的授课模式,甚至,在一些细节上,也模仿的很厉害。这样,当我坐在学生位置来听课时,就如同在观看自己影子,只是用了旁观者的身份。这时候,我往往针对讲台上学生的一举一动,来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思路,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看到学生对我的模仿,更感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我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我必须做好这面镜子,尽量给他们更好的参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