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论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还能帮助自己顺利开展课堂教学。从"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提出有效问题""教师及时指导与帮助学生"三点出发,谈一谈教师应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有诸多疑问,探究式教学恰恰符合了其心理特点以及认知特点,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恰当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疑问并着手探究,进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关注学生发展,创造民主的学习环境
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有一个独立的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从而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爱好,用友好的态度对待班级的学生。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以放松的姿态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并保证探究活动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将语句缓和下来,尽量用商量的语句与学生对话:"谁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l想说说自己的看法?"等等。针对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教师还可采用"童言童语"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有归属感,尽快放松下来,进而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意识更容易被唤醒,学习潜能更容易被激发,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学习的"周长概念",即"什么是周长?""如何计算物体的周长?"有意向他们渗透知识、迁移思想;之后又用亲和的语气引导学生:"今天就让每位同学当小老师,告诉我物体周长如何计算,好不好?"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动手画图操作,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置身其中能快速得出结论,甚至有学生能够得出更新颖的、更独特的解题思路。
二、提出有效问题,便于进行探究式教学
课堂上,教师抛出一个有效问题,就能开启一个高效的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能够通过这个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寻找与教材知识息息相关但又与学生平常认知相差甚远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形成大致了解的同时又有了继续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
如,"数据收集整理"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新课之前,笔者询问学生:"若学校打算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红色、黄色、蓝色、白色,同学们会选择哪种颜色?"学生纷纷回答:"选白色。""选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的颜色。"根据这些回答,笔者又问:"那同学们如何知道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问出来之后,学生就会有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且校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讨论以及问题的探索中,从而使他们快速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改变评判方式,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传统的评判方式,不再以成绩为尊,而应从对学生的考核中,看出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有的学生即使遇到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也不敢举手发言,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鼓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此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
如,在结束了"角的度量"这节内容的教学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随堂作业。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完成得很好,便对他们提出了表扬;但是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怎么使用量角器,不知道怎样度量角的大小,此时笔者以平和的语气,利用剩下的时间,将如何使用量角器又以例题的形式重新讲解一遍,此时那些对知识点还有疑问的学生能正确使用量角器并且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课下作业也能完成得更好。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急于对学生做判断,也不应该批评接收能力较差的学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指导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将探究教学灵活运用于课堂上。探究式教学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频繁使用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教师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教学方式,应灵活多变,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自主钻研、探索教学规律,以身作则,师生共同努力,才能一起进步。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