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论文】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案例前的思考】
1.面对新课程"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新要求,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2.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空间体验,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案例背景】
教师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时,要特别注意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探索未知、体验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促使其态度、智力、情感都能得到愉悦和成功的体验。
【案例描述】
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
1.观察、联想
师:(师拿出一个用红布蒙着的圆柱笔筒,揭开布)它是什么图形?(板书:圆柱),今天,老师准备把它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大家。(教师再出示几个圆柱模型)
2.联系形象
学生议论,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形的?
生1:水杯。
生2:水壶。
生3:铁罐。
……
3.想一想、画一画
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圆柱的形状是怎样的?
把想象到的圆柱形状用简图画在练习本上。
二、导探结合、形成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这说明生活中离不开圆柱形的物体。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它!(板书:认识圆柱体)你想认识圆柱的什么知识?
生1:圆柱有几个面?
生2:圆柱体与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
2.操作感知认识各部分名称
(1)师:同学们想玩"降龙十八掌"吗?不过我们今天玩的可是圆柱体中的"降龙十八掌"。
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有几个面?(用手掌感知面的特点)
(2)汇报初步发现:(学生回答:底面、侧面)
(3)猜一猜、做一做
师: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并说出自己的做法(生答:量半径、量直径、量周长或两圆对比)
(4)教师小结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观察、猜想、操作、发现)
(5)比较判断、强化感知:
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纵切模型(感知圆柱的高)。
学生讨论发现:
生1:侧面上有无数条高。
生2:在两底之间只要量出垂直于底面的线段的长度就都是圆柱的高。(教师板书: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
3.�J识圆柱侧面的特征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两个底面与侧面相交的线是底面的什么?(底面周长)
侧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吗?(学生动手操作)
师:听说少林寺还有一门关于手指上的功夫,叫一指禅。下面老师要带你们玩一玩圆柱体中的"一指禅"。
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画一画、议一议:展开图可以是一个其他图形吗?如果不沿着高展开,侧面剪开可能是什么形状?
三、梳理与抽象
教师结合板书过程组织学生回顾、议论、总结学到的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
生1: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圆柱的高都相等。
生2;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圆柱有三个面。
生3: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
……
四、巩固性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圆柱有( )个面,( )条高,侧面沿高展开可能是( )图形或者( )图形。
2.针对性练习(教师补充设计)
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如果把它围成圆柱体,围成后的圆柱侧面与长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
五、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归纳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达到强化新知、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
六、应用
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
【分析与反思】
几何课程内容是数学教育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图形与空间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土壤。结合《圆柱的认识》案例,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更能体现新课程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新要求: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探究欲实际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圆柱体的形状并把它画在纸上"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想不想学习八卦掌"和"想不想学习一指禅"的环节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的触觉丰富了学生的空间体验。
二、突出了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和充分的数学活动交流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看(实物)、摸(模型)、量(底面半径、高)、剪(沿高展开侧面)、比(两个底面)、拼等各种活动增加了学生"做数学"的活动,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和掌握圆柱的特征,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案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动手实践比较两底面的大小、主动探索圆柱侧面的特征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辩论等学习方式的改变,除了让学生学到知识外,还增加了对学习方式、方法和社会生活的体验。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