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论文】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开始的阶段,在多方面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小学语文作文作为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其发展方向与教学水平更受到教师的关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好接纳语文作文,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以读促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最早接触的学科之一,为学生带来了很多方向性的引导,作文作为其中一项,因其提高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和�C合素质的特点而被运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其具备诸多优势,但由于其培养过程较长,教师不能完全把握好尺度和方法,其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下面我们分别来说明。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过于困难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面对写作存在无从下笔,或者写作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传统的教育思想会认为是学生年龄小,学习态度不端正,听课效率低下等原因造成学生写作能力不足。其实,其根本原因是教育教学方式不适合现阶段学生。由于学生处于教育初级阶段,年龄小且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而主流教学模式仅仅是单一模式化讲述,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在填鸭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兴趣都在减少,作文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写作缺少真实与情感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指导方向上单一固定,学生得不到自由发挥的机会,教师通过例文、套话、模式结构等技巧为学生规定方向,完成写作。学生写作时,纸面上的满腔热血,心中的一片平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忽略了真实感情的创作,只在乎技巧性得分完成任务,培养的只是考试的机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在教育初始阶段,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就是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误。
3.反馈效果不尽如人意
由于处于教育初始阶段,对于学生写作的要求仅仅体现出他们的叙事能力与情感表达是否到位。往往在最初阶段可以看出学生喜好的方面与情感表达的方向。但教师往往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在修改批复的时候过于统一,评语公式化。这些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会让学生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水平,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影响后,学生就不会再关注评语,而教师批改工作的效果也得不到体现,教育教学目标无法完成。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解决策略
1.积累材料,分析主题
面对学生存在的无从下笔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做出改变。例如:在书写关于看图写作类型的题目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共同分析,引导他们描述图中写作需要的种种因素,同时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写出关于自己的新故事。同时,在平时要求学生积累阅读,以读促写,多积累故事素材,方便学生写作时利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多做笔记,记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形式,有能力的可以背下来。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记忆能力,帮助学生在初始阶段全面发展。
2.改变方式,提升发挥空间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明确思想认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写作关于父母老师等主题时,应该利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写作前让学生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章,同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放弃对于技巧套路的过度要求。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通过读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提升他们作文中真实感情的成分,给他们再次写作创造动力。
3.转换思想,正确引导学生写作
单一模式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应该被摒弃,批改评判的准确性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例如:在写作后教师应正视学生写作中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在评价方面要做到吸引学生,同时准确点出问题所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写作思想和写作感情。在评价的同时,内容上加入鼓励的话,增加学生对于写作的信心。在方法上,利用以读促写的方式,评价中给出本次写作重点,要求学生多去阅读类似文章,学习其中的方式方法和良好语句,弥补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带来帮助。
在现阶段教育环境下,作为教育教学的引导者和执行者,教师在教育初级阶段应明确思想意识,在语文作文教学环节中正确引导学生写作。在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的同时,鼓励他们正确表达真实情感。利用以读促写的方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积累量,方便学生的写作。在评价中增加方向性和趣味性的话语,使学生更易接受。本文仅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利用以读促写方法解决的策略,希望为老师们带来帮助。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