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论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良好气氛之我见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调动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所谓课堂气氛,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课堂气氛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也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依据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向同行请教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语文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其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满堂灌",讲得口干舌燥,却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结果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却没有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新课程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原来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形式为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学生的参与,教师只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关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因为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状态。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在影响课堂气氛的几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法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毋庸置疑,在一节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上,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椎悖�
(一)课前做好充足准备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只有做到成竹在胸,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内容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与课程相关的一些富含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也要恰当地结合到授课当中,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想要完成一堂轻松、和谐、互动性强的课程教学,教师在讲课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一个好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一瞬间,就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用自己的激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充分运用各种肢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表情等配合教学,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能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再好的教学方法,面向的对象都是学生,所以,教师要重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融洽,非常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不同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效果有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要用和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爱。师生间的感情有了良好的沟通,可以令教学活动轻松进行。
(二)多鼓励,少批评
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正如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但总体上来说,要基于"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于学习状态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拓宽知识面,适当增加知识的难度和深度;而对于学习状态一般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并适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有些学生把学习新知识当成了一种负担,这样必然学不好。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让他们把学习新知识当成一种探险活动,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成探险活动,并随着难度的增加,层层递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知识的魅力和探索新知识过程中的乐趣,变原来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新知识变成一种需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感、成就感,对探索新知识充满热情。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希望与业界同行共同切磋,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向着更轻松、更愉悦、更和谐的方向发展。也希望能借此为开放课堂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