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教育类论文】豫剧形体课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2018-02-21 15:44

 摘要:豫剧形体课教学,在训练方法与训练理念上,有一定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因此,对豫剧形体课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现代豫剧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豫剧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本文对形体课传统训练模式提出质疑,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途径,同时要求大家重视豫剧演员中普遍存在的"O型腿"现象,找到产生原因,提出了改进方式。 
  关键词:豫剧;形体课;教学改革 
  豫剧,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地方剧种,有着广大的观众群和地域广阔的演出市场。由于该剧种具有特别鲜明的"平民性",从传统戏到现代戏,不少经典剧目久演不衰,不少优美唱段广为传唱。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桑振君、牛得草等众多豫剧表演艺术家更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享誉大江南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艺术舞台上,豫剧仍以高亢激越的声腔、粗犷风趣的表演和质朴平民化的语言而深受观众喜爱,在中国戏曲百花丛中占有重要地位。 
  豫剧是动作性较强的剧种。无论传统还是现代戏,剧目角色对演员形体基本功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正基于此,建国以来不少省、地、市开设有豫剧班的戏曲院校中,对学生的形体训练都十分重视。 
  但是,毋庸讳言,在豫剧形体训练中也存在不少对培养人才不利的旧习和弊端。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质疑豫剧形体腰腿功的柔软度和灵活性训练,其方法仍然是以"压"、"耗"、"踢"、"撕"、"拉"为基本内容,训练大体是模式化和随意性。并非这种模式有本质上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模式有三方面亟待改进。一是训练中缺少科学性指导;二是协调形体训练与剧目教学的关系;三是训练手段、方法与其它艺术形式缺乏交流。 
  (1)、缺少科学性指导从人体解剖学原理看,人体的活动能力和运动量都是有一定极限的。活动能力极限为人体骨骼、肌肉、韧带的个体结构所决定。而且,由于条件不同,每个人的活动能力和运动量的极限也不同。用同一个能力标准和同一种运动量去要求所有从事形体训练的学生,肯定是不科学的。人体解剖学告诉我们,柔韧度受人体关节形状的影响,受脂肪堆积度的影响,受节囊周围韧带的影响,受肌肉初长度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生理时期,这些因素对每个学生产生的影响又各不相同。我们训练学生的柔韧度时,只强调学生要刻苦,要不怕疼、不怕累,却注意不到这些生理上的因素。再如戏曲表演强调的是演员唱、念、做、打的功夫。改革的方法只能是尊重科学,从人体解剖生理入手,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体,制定出符合科学,符合身体生理的训练方法。 
  (2)、协调形体训练与剧目教学的关系迄今为止,豫剧形体基本功教学大多仍在以"以戏带功"的路子实施形体训练课。本文并不否认"以戏带功"的成效。客观地讲:"以戏带功"仍在豫剧教学中发挥着作用。但是,如果形体训练始终被剧目所左右,没有成型的教材,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更谈不上教学大纲和教学规范,那么其教学水平又怎么能提高呢?豫剧没有武旦一行,旦角行当中一些偏重武戏的演员,剧目中所用的技巧无外乎翻身、平转、涮腰、点步翻身等。由此造成一种心理,学生掌握了以上技巧,形体基训课就已完成了教学计划,达到了教学目的。其实不然,形体教学与剧目教学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走"以功促戏"和"以戏带功"的平衡发展模式,是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关系。而单纯的"以戏带功"训练模式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因此,改革的思路应当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科学理论与实践需要两个标准为起点,制定豫剧形体训练课的教学大纲,编写适应时代需求的教材,形成有体系的规范教学,并不断补充、修改、完善,以理论指导教学,逐步提高豫剧形体训练课的总体教学水平。 
  (3)、训练手段、方法与其它艺术形式缺乏交流在现今文艺舞台上,我们常见到话剧、舞蹈、杂技、芭蕾等许多艺术形式大胆引用借鉴中国戏曲的表演手段和表现形式。我们以舞蹈为例,舞蹈是以肢体为表现手段,外部技巧训练非常丰富与完善,而人物内心情感与外在技巧的结合却相对缺乏。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非常讲究真与美,内与外的高度统一,有一套如"只讲表现则失真,只讲体验则失美"、"身不违意,意动身随"等训练理念。因此,舞蹈专业也开设一定的戏曲表演课,通过学习借鉴戏曲表演手法,弥补原本训练结构的不足和手段上的相对单调等不足,极大地丰富了舞蹈内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戏曲形体训练课中借鉴其它艺术形式的因素却相对较少。 
  我们应当做的是:尊重豫剧剧种的独有艺术特色,保持豫剧的特殊风格,在此基础上大胆借鉴其它艺术形式,取众家之长,溶于一炉,通过分析研究,提炼出最适于豫剧形体训练课的方法,以最精练、最有效的手段让学生掌握。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摸索出一套有继承、有借鉴、既符合科学、又符合豫剧表演特征的形体训练方法,使学生更能适应迅速变化的革新时代。 
  二、"O型腿"问题大约由于训练方法缺乏科学的原因,在戏曲演员队伍中以及在戏曲学校的学生中,不成比例的身材与不同程度的身体变形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他们肩部过于宽厚、大腿肌肉群组过于发达,臀部下垂、男生中有"五短身材",女生中脂肪分部不均,其中最典型莫过于"O型腿"了。 
  所谓"O型腿",指的是部分学生经过几年形体基本功训练后小腿骨过度弯曲,两腿间空隙过大,夸张地说,是个字母"O"的形状。形成的原因从医学角度看是青少年胫骨粗隆处的骺软骨尚未完成完全骨化,加上训练运动量过度、训练方法不得当、场地过硬或着地过重等综合因素最终造成的。一些腿较长的学生,便把大腿根往髋骨里缩,无形中使胯往外拐,而脚踝骨关节又往里拐。再加上长时间的外部压力,很难使人体关节保持正常位置,时间久了,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的"O型腿"。这类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学生,心理、生理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骨骼尚未发育完善。这个阶段骨骼可塑性强,肌肉韧带比较软,而且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还不够集中,动作协调性差,而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不科学的训练方法,会导致和塑造出不尽正常的体形。 
  比如长时间简单重复某些动作,如踢腿、涮腰、前桥,或长时间耗腰、甩腰等,大运动量又不注意劳逸结合,势必造成学生心理与生理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走"范儿"。同时,过量运动和局部训练也会增加部分骨骼的承压力,并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长久以往必然造成局部肌肉粗、宽、厚,局部骨骼和关节变形。因此,改革的重要途经是,我们必须制定新的形体基本功教材,重新组合训练方法,改变以往单一传统训练模式和学生被�咏邮艿木捎懈窬帧� 
  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建国以来,豫剧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教学探索与研究,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豫剧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从人才资源输送上得到保障,豫剧事业的蓬勃发展,戏曲教育工作者功不可没。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应当客观正视豫剧形体训练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先天不足",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努力探求新的、更有效的、更符合豫剧特色的训练方法,在实践中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形式的有意营养,争取早日建立一套既具有豫剧特色又包含时代艺术精神的科学训练体系。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