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论文】评虹影的《厨房之舞》
有些散文,看了以后想学也学不了。比如这篇《厨房之舞》,文如其名,行文恰如灵动、跳跃的舞蹈一般,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瞬间的姿态和落点。从昔日的厨房到今日的厨房,从伦敦的厨房到马德里的餐厅,从自己的手艺到过去邻居的绝招,从自我陶醉的生活秀到刻骨铭心的"饥饿体验",整篇文章随意穿插、跳跃、回旋,将那"厨房之舞"的一个"舞"字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可称得上作者自我生命激情的一次彻底释放。
说真的,我刚看完这篇文章,还是颇有点不以为然,总觉得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大惊小怪和小题大做。陆文夫、汪曾祺也有不少散文写到美食,写到吃,但那态度始终是从容淡定的。而且笔墨洒得开――娓娓道来背后的故事,收得拢――精心渲染眼前的佳肴,于舒缓之中勾起读者的食欲,于宕开之后延长读者的回味。而这篇《厨房之舞》呢?全然没有我已熟悉的那种气度,就像一篇零乱的习作初稿,或是一个坐不住的孩子,在餐桌、厨房、餐厅之间到处乱跑,没个定性。
然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再看看这篇散文,想到作者的性别,不禁感觉男女两性的差别不仅是一个"大"字可以概括的,还需用另一个词,那就是"微妙"。即如美食来说吧,我们所习惯的,所认为正常的,是一种从生理到文化的全方位体验、享受与提升。也可以说,在日常生活的"小叙事"背后有着隐含的对"大叙事"的追求,对某种"整体性"的追求。这正是男性感受世界的方式。而女性的感觉是碎片的、即时的、当下的。在她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整体性"的概念,她们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吃到哪儿算哪儿。这种感觉世界的方式与儿童是最为接近的。比较起来,究竟是一个儒雅、从容的美食家,还是一个急不可耐到处乱跑的孩子更能显现对美食的热爱,还真是很难得出结论。
这阵子热播的《功夫熊猫》中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所谓的秘籍里没有一个字,而熊猫阿宝的老爸下面条的秘诀也是什么佐料都不放,一切顺其自然,顺其本性。或许这篇《厨房之舞》的秘诀也在于此吧,诚如文章结尾所说:"若放任何香料,便糟踏了肉本来的香"。
对于所有男性而言,这样的散文确实是想学也学不了;而对于女性来说,除非祛除多年来"男性中心"的教育在自己意识、潜意识层面留下的深深印记,恐怕也是难以学习这种文风的。而对于那些不曾系统学过文学的年轻女性来说,这样的文风倒是手到擒来,学都不用学,只要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写就是了。所以说,"想学也学不了"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根本用不着学"。
据说如今已是"全民写作"的时代。所以可以想见这样的文风也一定会借着"根本用不着学"的优势大行其道。只是作者的文章毕竟又是发在《大家》之上。也许真正的"大家"其实和正在写作的"全民"就是一回事吧。
金立群,文学博士,湖北经济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教师。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