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论文】解析《给女儿的信》的爱情之真谛
《给女儿的信》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书信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什么是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于爱情这种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学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中学生可以谈情说爱吗?"这是学习本文时必然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所以本文主要从文章分析和现实需要这两个方面来探求纯美爱情的真谛,解开少男少女内心关于爱情的困惑。
一、爱情的真谛是什么?
1、爱情是人性化的
故事开头说,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并教他们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最后说,"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有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前后对比,凸显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对这三次视察的描写有必要的重复,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类的目光里,上帝每一次都发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而且这种"美和力量"每一次都有新的内容,第一次表现出"爱情",第二次表现出"忠诚",第三次表现出"心头的记忆"。上帝的态度由"恼火"到"更加恼火",再到"上帝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上帝态度的前后对比,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至高无上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也就是说,真正的"爱情"必须懂得爱,像人那样去爱,提到人性美的高度。人类的爱情不是为了满足本能的需要,也不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美、以力量、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因此,"爱情"是高尚的,爱情是人性化的。
2、爱情是忠诚的
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类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头的记忆。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谈论,是别有深意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砺磨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上帝在人类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美和力量"――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也就是说,真正的"爱情"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可以超越生死的距离。永不背叛,忠贞不渝,即使天各一方,即使阴阳相隔,也不能隔开这一份"真爱"。
3、爱情是执著的
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宇宙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可是在这个童话里,上帝没有创造、也不能理解人类的"爱情"!上帝恼怒于人类的自我创造,几次三番地要毁灭人间的"爱情",他用岁月来消磨他们的青春,用生死来隔开他们的距离,但是,人类眼中那"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告诉上帝:爱情是无法毁灭的,即使自己是至高无上的上帝也不能毁灭它。所以上帝只能沉思着离去。
古人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牵着心爱的人的手,走过岁月长河,一路上彼此扶持,彼此依靠,一同步入白发苍苍的老年,这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4、爱情是专一的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在这个童话故事中,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彼此对望的眼睛告诉上帝:对方就是自己的唯一。这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已经说明了这一切。
也就是说,真正的爱情具有唯一性,也具有排他性。
5、爱情是理智的
在这个童话故事中,人类并没有因为至高无上的上帝的恼火、上帝的"惩罚"而放弃彼此,而放弃爱情,而是理智的、一如既往的、始终如一的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唯一,并心甘情愿地付出,辛勤地劳作,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使对方更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在《爱情的教育》中说:"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6、爱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a、生儿育女,繁殖后代
爱情并非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它有一项基本的职责,就是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在这个童话故事中,当上帝一年之后来看人类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他们身旁放着一个摇篮,摇篮里睡着一个婴儿";而当上帝五十年后再来时,他们已经儿女成群,并且有了第三代,拥有了很多孙子。
b、共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当上帝一年之后来看人类时,他们住在小棚子旁边;当上帝五十年之后再来看人类时,他看见了一座非常好的小木屋代替了原来的小棚子,草原上修起了花园。他们的房子变漂亮了,他们周围的环境变美了,这是他们共同劳动的收获。劳动是滋涧爱情的营养品,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使爱情更加稳定,更加牢固,更有活力。
c、给对方幸福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说:"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所以,真正的爱情给对方带来的一定是幸福。在这个童话故事中,人类的爱情不管是一年后新婚燕尔时,还是五十年后他们老了时,还是老伴去世后;不管是住在小棚子,还是住在非常好的小木屋;在他们的眼中,上帝看到的始终是"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
在他们共同生活的日子里,虽然需要抚养子女,需要共同劳动,身体劳累,但因为有了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爱情,精神上他们却幸福无比,而且这种幸福感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而消失,甚至在老伴去世后,这种幸福感还萦绕心头……
也就是说,爱情是一种极其美好的情感,然而,我们在享受爱情的美好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爱情带来的责任,这份责任需要你花费心血、花费劳动、花费时间,需要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其一生去完成。所以,这份责任也是沉甸甸的。
二、中学生可以谈情说爱吗?
在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有一女同学收到了男同学的一封信,眼前就立刻浮现出男孩的笑容,眼神,还有男孩运动时矫健的身姿……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她陶醉。其实,就像她关注他一样,他也早就开始默默地关注她了……"
他们可以进一步发展吗?可以彼此袒明心迹,表明对对方的爱意,就此私订终身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从对爱情的真谛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感受到"爱情是人世间极其美好的情感"。但是,爱情也意味着承担、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还没有良好的道德审美能力,还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还没有足够的经济承受能力,还没有社会生存能力,甚至还没有很强的劳动能力。在一切都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很多学生的爱情其实只是一种单纯的对异性的好感而已,那是青春期的懵懂好感,离真正的爱情还差很远。喜欢一个人跟爱一个人还是有很多区别的,对大家来说,爱情还是很遥远的青苹果,在自己还没有能力能承担一切后果的时候,还是要远离爱情。
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
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
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
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综上所述: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绝对不能收获甜美。只有当一个人的思想成熟,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懂得了什么是爱,并且有能力去爱,这时候,他得到的爱情才是幸福的。所以,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那就让我们学会用平静坦然的态度对待异性朋友,让我们在青春的旅途中珍藏这份粉红色的记忆,在学业有成的明天收获一份成熟的人生之果。
苏莉,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中学教师。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