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论文】有效阅读方法探索
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句话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和对人的心灵的塑造说得再深刻形象不过了。阅读作为语文能力的基石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和重视。就语文教师而言,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先回到阅读教学任务上去思考。在此,我想借用特级教师于漪先生的话来说明:"阅读教学的任务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生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怡情养性,增长知识、见解,体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魅力。"(《阅读教学与素质》)。要完成这一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改――增添语文学习的情趣
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包括四个阶段:感知(字、词、句、篇)―理解(形式、内容)―评价(个人看法或鉴赏)―创造(独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大多停留在对文字作支离破碎的静态分析上,即便是"阅读鉴赏"也无非局限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忽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知、领悟、联想、想象等系列情感活动,难免会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如果我们能尝试多调动些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学生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揣摩、体味、感悟、联想、想象,鼓励他们"见仁见智",品出自己的那份感觉,说出自己的那份见解,不是既教会了学生怎样阅读,又增添了语文学习的魅力吗?良好的课堂阅读情绪是激活课外阅读的原动力。
二、联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渠道
联读,是以课本内容为基点向课外延伸的阅读。具体方法:运用"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诱导法,以学一篇带动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学一题材带动阅读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这样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的做法,可以打开学生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渠道,使学生冲出狭小的教材阅读圈,倘徉于文学艺术的殿堂。
三、推荐――拓宽阅读的视野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上电脑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诸如《语文文摘》、《读者文摘》、《读写天地》等优秀刊物中的文质兼美、形神兼备的时文佳作,推荐诸如"开心辞典"之类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影展栏目,定期向学生开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有计划的阅读。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把阅读的视野投向生活,贴近时代的脉搏,感叹阅读世界的精彩。
四、活动――刺激阅读内需的动力
"需要是最原始的动能"。教师适时地开展语文活动,比如,课前五分钟讲话、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
接诗词、名著导读、时文名段品评、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等等,让学生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等活动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动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五、指导――教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的进入阅读的成功之门,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依据个性和年龄特点选择图书:知识单薄、视野狭窄的可选择知识性强的科普、文史知识类读物,丰富知识,扩大视野;语言枯涩、表述平淡的可选择文质兼备的美文,嚼英咀华,感悟吸收,增强语感;低年级的学生可选择晓畅明白的读物,学会感知和理解;高年级的学生可选择经典名著,侧重品读鉴赏。
2.指导学生依据阅读的对象和阅读的目的选择阅读方法:对一般性的报刊杂志、自然文史知识类可选择略读、泛读、跳读法,一目十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对美文佳作、经典片段类可选择精读、细读、品读法,咀嚼涵咏,反复体味,品其精华,悟其精妙;对诗歌、散文类可选择诵读,体会气韵,领悟情感,培养语感;对科普知识、时文杂论类则采取默读,便于停留和反复,利于理解和思考。
总之,只要我们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视为语文素质教育的整体,课内导航,课外激趣,周密计划,精心指导,定能快速地将学生引入"乐读"、"善读"、"会读"的快车道。
杜成印,教师,现居山东宁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